选择的鸿沟(7)

1984年,13岁的我开始挑战10米台的“107”(向前3周半)、“407”(向内3周半)和“207”(向后3周半)。这几个高难度动作,在当时的男队员中,也只有一两个人能完成。我给自己定下非常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都在很大的压力下训练。

妈妈专程赶来成都看我,想让我晚上到旅店陪她。想到第二天的训练计划,我就狠下心:“我不去了,要回去睡,休息不好就会跳不好。”看着妈失望的眼神,我心里漫起一片苦涩。

直到今天,都觉得那是一个很痛的选择。

因为狠,我终于攻下了这3个3周半的高难度动作。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挑战不可能成为我坚定的选择,只有这种难能或不可能,我才能找到与队友、对手的不同。

1985年初,14岁的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怀疑和徘徊。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员,不是吗?没有几个运动员能在12岁拿到全国冠军,并拿到两个世界分龄组冠军,又练好了一套在女子运动员中少见的高难度动作。

但,那又怎样?

接下来,受伤,受伤,再受伤!是不是老天在暗示我该退役了?

那段时间,天空的云如同吸饱了墨一样,缓慢而沉重地爬行。天太热,不冲冷水无法入睡。我情绪低落,像一个败得很惨的士兵,拖着被炮火摧毁的心和伤痕累累的身体,艰难地、没有方向、没有尽头地走着。

关键时刻,刘指导找我谈了一次话。她意味深长地说:“当年那些外国专家都认为你能成为1988年奥运会冠军。如果你现在放弃,1988年奥运会时你会在哪里?”她还告诉我,只有跳台才能充分展示出我的特点和实力,只有站在跳台上,国家队才会考虑让我去集训。

我该怎么选?

如果不坚持,下一刻我将会在哪里?无论我在哪里,肯定都会后悔。

如果拼下去,也许就能进国家队,一是光荣,二是有崭新的机会,以后就算真的不干了,进过国家队,也算对得起爸妈,对得起自己。

这一次,我再次作出人生选择:努力进国家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