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昆仑山脚的“黑山村”喀拉古塔格(1)

徒步的天堂——喀拉古塔格,中国最原始美丽的村庄,“电视民工”库尔班江

我是在读斯坦因《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一书时,第一次知道喀拉古塔格村的;在读尼尔斯?安博特的《驼队》时,我再一次领略了喀拉古塔格村的神奇和美丽。书上翻译的地名叫“喀让古塔格村”,这与现在新疆地图上的标示是一致的,但是当地和田人却习惯叫“喀拉古塔格村”。

据斯坦因说,那是他1913年第三次从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探险时,由和田沿着昆仑山边缘的一条小路进的山,他将“对和田两大河流之一的玉龙喀什河源头冰川做详细的地形学方面的考察与测绘”。

100年前,斯坦因沿河进山所走的那条山路,应该与今天我们进入峡谷时所走的路是重合一致的。据斯坦因描述,他们到了喀什塔什乡后没有停下,继续向西,不断翻越那些崎岖陡峭的山岭,在8月中旬又到达了昆仑山山脚的尼萨村,“……这个小聚落的人们虽然像塔里木盆地其他绿洲居民一样说维吾尔语,但是由于他们深居在深山之中,所处环境与四周隔离,相对封闭,所以仍然保留着显著的欧罗巴人阿尔卑斯种型的体格特征。这个群落所代表的人种,在古代很可能广泛分布在和田及其以东的塔克拉玛干盆地南缘一带。……语言应该是东伊朗语,古代和阗使用的语言也属于这个语系”。他说,“在这片寂寞荒凉的大山深处,仅有的居民就是那些半游牧的山民,以及从和田绿洲放逐到这里的那些重刑囚犯”。

在《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中,斯坦因认为,所有进山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自然环境险恶所致,另外那些喀拉古塔格村里的村民——尽管总人数还不到200人——也“妨碍”了他们的行程,“其作用完全不亚于这里险恶的自然环境”。所以斯坦因对于民间称喀拉古塔格为“黑盲山”,表示了认同,甚至认为“还是很有见地的”。

至于喀拉古塔格村的原住民究竟是如何“妨碍”了勘探,斯坦因却没有明说,但我认为,对于这些至今都还那么淳朴和善良的村民来说,斯坦因所谓的“妨碍”似乎不太可能。斯坦因不仅怀有巨大的偏见,而且肯定是为了给自己的探险之旅增添一些“光怪离奇”的惊险,而故意进行了夸大不实的描绘。但他说到这里曾被和田政府用作囚犯的“流放”之地,我认为倒是大有可能。

后来,我找到了出生在和田,并在和田长大,从事电视传媒工作的库尔班江,通过他的讲述,以及其亲身的经历,使我更加地觉得很有必要在这里大书特书一下我所认识和理解的“喀拉古塔格村”,以及那里的原住民。我跟他的想法一样,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黑山”,了解“黑山”,热爱“黑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