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昆仑山脚的“黑山村”喀拉古塔格(2)

在我看来,就自己大半生的游历所见,如同达里雅布依乡一样,喀拉古塔格村,目前应该是中国版图内最值得“驴行”,最值得书写,最值得摄影,最值得呵护和最值得歌唱的美丽村落之一,当然,它也最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孩子和老人!

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骑毛驴要走五天五夜。村里人的生活与我们的完全不一样,他们是一群幸福而知足的人。

到喀什塔什乡的人不多,出来的人也很少。因为道路过于狭窄,又是山路,险情不断,140公里的路要颠簸近7个小时。喀什塔什镇的布局呈长方形,有一条长约五六百米的道路,两边分别是乡卫生所、学校、清真寺及巴扎(集市)等,路的尽头是乡政府。由于是山区,气温比和田市区要低出很多,而乡里海拔2000多米的喀拉古塔格村,气温比喀什塔什乡还要低,并且多雨。从镇里到喀拉古塔格村只有一条长约50公里的山路,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唯一可用的就只能是毛驴了。

库尔班江是和六位从和田策勒乡过来的淘金人结伴而行的。据他讲,六位淘金者的头领名叫艾尔肯江,已经在这个山区走了10多年,对这里的地形及气候都非常熟悉,每年的5月底到6月初都要来这里淘“金”,在山里待上一个来月,回去就能赚到1000多元。

通往喀拉古塔格(黑山大队)的山路需要翻过四五个达坂(山口),山路险峻,弯曲的山路上,很少能见到行人。所谓的路,其实不过就是驴蹄踏出的深沟,这些弯曲的深沟是驴子长年顺着古老的蹄印一次又一次地踏出来的,而人又在这条路上,一代又一代地行走,便走出一条深沟。这样的深沟往往有平行的两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自觉地养成一条不成文的交通规则,即上行是一条深沟,下行的又是另外的一条沟,人人都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连驴也知道这些。

在不远的山坡下,几个人迎面走来,显然,他们是从黑山村过来的,一共8个人,是出山到乡里去赶巴扎的。村子里的人出山,一般都要约上5、6个人搭伴而行。由于毛驴在山里的价格很贵,有毛驴的人家算是富裕之家,所以他们8个人只用了3头毛驴,

离喀拉古塔格村最近的达坂,海拔近4千多米,走上去必须绕行82道弯,远看极为壮观,82道弯路的后面就是村子。据说村里有些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山,就是因为面对这82道弯而望而却步的。 

从镇上到黑山大队的这几十公里山路,伴随着人的不仅仅是孤独与疲惫,还有种种危险。从村子到乡镇,最少要走七八个小时,尤其这82道弯,经常有人和毛驴从这里掉到悬崖下,最后被秃鹫、乌鸦啄食殆尽。此地弯路极为狭窄,只能容下一个人或者是一头驴,途中不允许他人出手帮忙,因为一旦出事就有可能双双坠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