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追求完美的生活却越来越混乱?(2)

看似矛盾实际上却十分正确的是,如果没有对不完美的接受与对失败的宽容,自我改善就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前者的缓冲作用,自我改善很容易变成一种自我陶醉或苛刻的完美主义。

另一个潜在的错误是,人们为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承担了过多责任。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承担责任是好的。责任感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但是,如果不把周围环境考虑在内,对自己就不公平了。我们并非存在于真空中,所处环境对成功与否或多或少会产生影响。在别的环境中,我们也许能培养某些才能或品质,但可能我们实际所处的环境不适于这些才能或品质的养成。

最后,我们太过于关注失败或太过于关注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自我改善不可能涵盖生活的所有方面,培养某些潜能,必然意味着任由其他潜能“枯萎”。我们的资源有限,把所有精力平均分摊到所有使命上是不太可能的。比如,许多功成名就者坦言,他们没能成为最好的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配偶。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最好,这就是人类的现实。

但某一方面的损失可能意味着另一方面的收获,我们可以选择去关注已经开发了的潜能。可能你的运动潜能或商业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但你收获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反之亦然。鉴于我们的天然限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应该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比如,试图增强记忆力固然好,但如果把太多资源分配到这件事上,可能要付出丧失其他机会或导致其他能力退化的代价。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应该热情洋溢地把不完美的现实作为不去努力的借口。但是,只有接受不完美,我们才能在成功无法企及时,善待自己和他人。

臻至完美这一理想,只能被当作一种理想。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做到最好,同时欣然接受不完美的必然性。日本精神科医师、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建议:“做最好而不完美的人。”

人们因潜能未被开发而产生的任何不满情绪,都可以建设性地将其解释为是一种含蓄的价值诉求。表达出开发被忽略潜能的需求或愿望,有助于指引我们的行为朝向一个不同的、更能实现抱负的方向。但这与其他许多情况一样:方向比终点更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