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生活,“买与卖,借与还,赚与亏”

科尼利厄斯和菲比·范德比尔特忠实地遵循着这些传统习俗。在他们看来,这些习俗就像史坦顿岛上由祖先们所修建的小路和码头一样,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不容多想。科尼利厄斯年纪轻轻时双亲就已经过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和自己同名的儿子呱呱落地几年后,他积攒了一定的资产,全家搬入了里士满港东部一栋更宽敞的房子里,那里后来发展成了斯泰普尔顿村(Stapleton)。现在,除了科尼和三个哥哥姐姐外,家里还添了三个女孩,分别叫菲比、简和埃莉诺。这栋两层的木质建筑有着陡峭的斜屋顶,两端都有烟囱,三个天窗,还有一个门廊,梨树和樱桃树环绕四周。他们的房屋距离海岸仅有60米。

之所以搬到岸边,也是因为受到商业的驱使。与纽约市隔海相望,这种地理位置让范德比尔特一家的农产品全年都不愁销,这对于美国的农场主来说算是极为难得的一种情况。拥挤的城市与其周边海岸之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为此,荷兰人发明了一种专用的船只。这种大型的双桅船只被称为帆驳船。为了更好地攒钱,科尼利厄斯购买了自己的帆驳船,搭载邻居和他们的农产品横渡海湾,靠运输服务赚钱。由于船只运输工作量的增大,他在水面上花费的时间开始和在农场内忙碌的时间不相上下。

从某些方面来说,菲比要比丈夫更荷兰化。与新尼德兰传统的妇女一样,她的身上也散发着人格魅力。一位 19世纪的作者曾写道:“她不仅仅在家中被视为行家,也被邻居们当作哲人,人们遇到各种难题时都会征询她的意见,而她作出的判断也有着一定的分量。”她和丈夫一样是个市场天才,她用丈夫的船只将自己种植的蔬菜、缝制的物品和其他产品运到城里。赚到钱后,她会清点手中的银币,并藏在高高的落地式大摆钟内。她的精明常常比丈夫更胜一筹。据说科尼利厄斯曾经将农场抵押,为一笔交易筹集资金,但最终亏得一塌糊涂。在听过丈夫的忏悔之后,菲比走到大摆钟前,取出的钱足以还贷。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还有一件更真实的事情:后来的法庭记录显示,菲比将自己的钱按照商业贷款利率借予他人,并且曾经因为一个寡妇无法按期偿还贷款而取消了她赎回抵押品的权利,而这个寡妇就是她自己的女儿。看来,银币在大摆钟内待的时间不会太长,菲比总能找到更好的投资目标。

拥有雄心壮志、富有创造力、务实、坚韧不拔,这些美德让这对夫妻在结婚后逐渐摆脱了之前贫困的窘境。他们共同经营自己的家庭,早早离开偏远的区域,搬到靠近市场的地方,依靠市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哈得孙河沿岸的农场主当时与商业世界只有零零散散的接触:一份研究发现,普通家庭全年只会将农作物和手工制品卖给河边的商人一次。而范德比尔特家则截然不同,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买与卖,借与还,赚与亏”。一位法国观察家评论当时的美国人称:“他们一心想发财致富,而这实际上也是他们唯一的激情所在。”这句话用在菲比和科尼利厄斯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但这种激情会将他们带往何方?他们梦想中的未来与范德比尔特家族过去几代人并没有区别:一个农场、一艘船,或许还有一个小客栈和更多的土地。环绕四周的大海也许局限了他们的梦想,农村地区的地广人稀也许同样稀释了他们的机遇。但与多数乡下人不同,范德比尔特家将目光放在了北美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纽约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