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文化管理(7)

2.能放下

能放下,也可很好地化解情绪。那什么叫“放下”呢?

星云大师讲过一则公案:红木山清凉寺大法禅师名动一方,经常有僧众信徒前来问道。无论什么人来提问,大法禅师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放下。”例如,有人问:“烦恼很多,如何去除烦恼?”大法禅师说:“放下。”又有人问:“面对人间的欺压、打击、委屈、冤枉,怎么办?”大法禅师仍然说:“要放下。”

这也放下,那也放下,可是大家就是不懂如何放下。有一天,有一位禅僧前来参问:“请问禅师,有病的人能参禅吗?”大法禅师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你要放下。”这位禅僧说:“我就是放不下,怎么办呢?”大法禅师又说:“痛了,就能放下了。”

禅僧一听,心中还是犹疑。大法禅师不再说什么,只是拿起茶壶说:“茶杯拿来,我倒茶给你。”禅师慢慢倒水,滚烫的开水倒在茶杯里,让禅僧几乎拿不住,他口里喊着:“太烫了,太烫了!”然后即刻把茶杯朝桌上一放。

大法禅师见状就说:“你看!痛了自然就放下了。” 这则公案很好,很有启发性。那些富于人生智慧的禅师,总是以这样醒警有力的方式,在关键时刻点醒欲求解脱而不得的人。佛教修养的根本教旨是“断烦恼”,烦恼也是情绪,要达到的目的是内心的澄净宁和,达到心灵的大自在境界,而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是改变观念。人总被一些错误的认识、观念所左右,犹如种子,藏于内心深处,遇上合适的机缘,这些观念生长起来,根深叶茂,控制住人的心情。断烦恼,则要有“断根”、“绝种”的工夫,找出观念产生的根源,加以摧毁。“放不下”,即一种。名利放不下,财富放不下,权力放不下,事业放不下,身份放不下,面子放不下,情感放不下。放不下,即丢不开。丢不开则以上种种,则如包袱压在背上,无比沉重,心自有累意。“放下”的意思,不是不管——百事不操心、不负责、不关注、不积极、不进取,而是顺其自然,进于所进,止于所止,自觉把握分寸,恪守必要的边界。比如,中国的许多父母,对子女总有操不完的心,放不下。有人也看得开,放得下,这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再如,许多民营企业家,对呕心沥血创立的企业,总放心不下,总以为离了自己不行,但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便有相应的管理思路、方法,非个人的情感、意志所能左右,若能跟上节奏,适时而变,懂得放下,人才轻松自如。

佛家有一条教义来说明“放下”的必要性。放不下,乃因执著;而之所以执著,又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领悟到所执著者的空性、非实在性。一旦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自然无执,于是宁静恬淡,彻底放开,随遇而安。安,即无情绪。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