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城镇化合作图景(4)

借鉴欧洲城镇规划和治理经验

过去几百年,欧洲从来没有限制过外来人口进城,也没有户籍管理制度。即使在欧洲中世纪,农奴只要进城就可以成为自由民。

站在中国的角度,欧洲城镇在文化历史的传承、规划体系的完备、管理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中国需要告别以短期行为促进城镇发展的时代,通过改革来促进城镇治理和规划的完善,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型。

新签署的《宣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从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到城市治理等,实际上是全方位的合作。对中国来讲,这也是一次全面的学习过程。

借鉴欧洲城市发展经验,中国需放弃很多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从加强公共服务入手,改革城市治理结构,更多引用市场化机制来促进中国城镇发展。

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人口过半的成就,但代价是在城镇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特别是在城镇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由于相关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土地制度不完善,催生了大量的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浮华的现代城市外表之下,是巨大的城乡差距,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浪费了大量资源,并在固化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格局。

而要改善城镇民生,加强公共服务,转换发展机制,实现城镇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也要求我们吸取欧洲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改革根除中国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

中国城镇化是巨大潜在市场

6.9亿甚至更多的城镇化人口,2万多个不同规模的中国城镇,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虽然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要通过推进城镇化拉动内需,但中欧城镇化合作何尝不是开辟外需新渠道的一种方式呢?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形势极其严峻,欧盟一些成员国债务问题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开辟新市场,扩大制成品和投资市场,应该是欧洲摆脱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