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苏振华
怎样才能让农民富起来?农民仅仅守住一亩三分薄地,靠天收成,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要想真正富起来是不可能的。
现在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少取多予、以工补农”的政策思路当然是正确的,但这种“授人以鱼”的直接补贴方式,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意义是有限的。要让农民富起来,终究还是要“授人以渔”,要靠农民自己的努力。
从农村走出来的富人,现在是数之不尽。他们之所以能富起来,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市场,凭借自己的企业家才能,抓住了不断涌现出来的商业机会。应该承认,“企业家才能”这种禀赋在人群中是等度分布的,农民并不是天生缺乏企业家才能。
但把商业机会转化为生意是需要本钱的,农民通过积攒微薄的种地收入,可能一辈子也攒不到够做一桩买卖的本钱。因缺少本钱,会有多少潜在的农民企业家被扼杀在摇篮中?
获得创业本钱有两个途径:一是获得金融支持,二是出售自己的资产。农村的房屋和土地就是农民最大的资产。尽管城市的房价、地价高耸入云,但农民的房屋和土地却三文不值两文。
同样是土地和房屋,为什么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现行的制度不允许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自由流转。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允许卖给城里人;农村的土地并不属于农民个人,而是农村集体所有,且不允许转换用途、不允许自由买卖。由于转让被限制,城里的地价、房价就和农民毫无关系了。
一种资源,在某类人手里用于某种用途,获利可能极低;如果转移到其他人手里或用于其他用途,获利可能会极高,于是,在某类人手里价值极低的资源就可能会获得极高的市场价格。这是最常见的经济现象,也说明了资源优化配置导致经济繁荣这一道理。
如果限制了资源的流通,即限制了资源的“被配置”,经济繁荣也就被扼杀了。因为农民的土地和房屋不允许自由流通,就限制了农民出售资产获得本钱的可能性。
卖房卖地行不通,农民把地和房抵押给银行贷款可以吗?不可以。因为农民的土地和房屋真实的市场价值不能得到体现,故抵押给银行也贷不了多少款。这样的制度限制竟然使得全世界被冲击得乱七八糟的现代金融体系和中国的数亿农民没什么关系。
尽管制度是刚性的,但资源要求优化配置的冲动也不是制度能挡得住的,这就是哈耶克所阐述的“扩展秩序”的道理。浏阳、都江堰、沙县开展的农房抵押实践,就是对现有制度的冲击。
这种冲击可以被叫停,但终究还是会此起彼伏地开展起来的。政府与其被动应付,不如正视、回应市场的要求,切切实实地落实农民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和转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