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讲,求人倍率现在是上升的,这与前面提到的“民工荒”与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相一致,与中国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以及整个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扩大趋势也大体一致。但在整体求人倍率上升的背景下,存在重要的结构性差异:一是低端工种求人倍率上升更快,高端工种的求人倍率上升相对比较慢;二是低学历工种求人倍率上升快,高学历工种求人倍率上升慢,我们讲的“招工难”实际上指的还是低端的普工,高端劳动力求职可能反而比较困难。这与过去10年内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四五倍有关,同时跟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中的一些失衡因素,包括汇率、利率不平衡因素导致的宏观失衡有关。
概括与评论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就业转型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释放了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失业冲击,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冲击;二是依托现代开放经济增长实现了2.5亿原本应属农业就业的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未来农业劳动力转移进程还将长期持续,但是从单维度数量指标看,高潮正在过去。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规模、非农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都与宏观经济周期涨落存在显著联系。
官方表述的就业政策目标包含充分就业概念,但在中国,充分就业有没有一个宏观均衡的基准呢?我们观察的乡村劳动力转移以及非农就业扩张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经验事实,对认识“充分就业目标宏观均衡基准”在中国的表现形式、理解中国通货膨胀发生机制以及奥肯定律在中国的实现方式都有借鉴意义。
非农就业部门多年的“民工荒”和“招工难”现象,劳动市场供求近年来在高低端和学历分布上的不平衡特点,一方面体现了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结构变化,另外也折射出中国偏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开放宏观经济失衡因素的影响。
未来就业政策应从侧重数量扩张朝“数量与质量、速度与结构”并重方向调整,并与开放宏观政策和人口土地等深层改革相结合,保障中国就业和经济整体最终实现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