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城市化?(3)

按道理来说,城市的扩张应该带来经济的规模效应,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城市的扩张又不断使郊区城市化,降低土地的平均利用效率。那么,这两种效应哪个更大呢?

根据我们的测算,在离大都市圈核心港口城市上海、香港和天津450公里的范围内,规模经济效应占主导,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大致就是以三大港口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及其所能辐射到的腹地范围。而在更远的内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却降低了土地平均利用效率。

国际上也有不少研究证实,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集聚程度所处的位置大致相当于其人均GDP所处的位置。也有研究显示,由于受劳动力难以自由流动的政策限制,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规模都低于其最优水平。换句话说,如果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绝大多数城市应该扩张其规模,而不是小型化。如果想违背经济规律,走分散发展的道路,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这个代价之重,连日本那样的发达国家都承受不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前后,东京曾经历了一段首都功能分散的时期,其结果是东京人口规模有所下降,而与之相伴生的是东京的发展速度和国际地位下降。更为重要的是,东京的经济集聚效应的下降还影响到了全日本的经济增长。最近这些年,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在1996~2006年间,东京的年均人口增长量为8.88万。截至2011年,这一增长趋势没有停止的迹象。

治理“城市病”:堵不如疏

现在人们普遍担心的是“城市病”,具体来说,主要就是拥挤、污染和犯罪,但人们往往不去想什么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药方。

当然,限制城市规模的扩张可以直接“治病”。但问题是,这样做的损失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牺牲的是城市扩张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收入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城市病”,宜疏不宜堵!打个比方,人的年龄越大,病就越多,那么,我们是应该去找永葆青春的药呢,还是强身健体?

更易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城市规模和拥挤、污染、犯罪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有时,“规模经济”的道理也可以有效地用于治理“城市病”。比如说,人们在大城市里感觉到拥挤,而在现代城市里,缓解拥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而城市规模增大,恰恰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发展更为密集和便捷的轨道交通。城市越大,轨道交通网络越密集,越有利于发挥其缓解城市拥挤的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