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对周鸿祎很关键,他那时才开始接触电脑。
学校和家里都有电脑。学校的比较简单,是那种娃娃机:单板,带一个键盘接电视。因为他父亲单位是做地图测绘的,所以家里有IBM电脑和苹果电脑。更幸运的是,父亲单位新分来的大学生有计算机专业的,他从人家那学了不少东西。
他玩儿电脑不光是为了打游戏。事实上,高中阶段他就已经会用Basic语言编程了。
当时他订阅了《少儿计算机世界》——宋庆龄基金会办的报纸,第一份相关专业的学生读物。听名字就知道,应该还有一份叫“计算机世界”的报纸,但他自己订不上。那个大学生订了,就经常翻一些旧报纸给他看。报纸每一期都有些程序例子,他就把那些程序改一改,输到电脑里去做实验。
通过《少儿计算机世界》他知道了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梁建章,还有一个是宓群。
梁建章比他大一岁,是上海著名的“天才儿童”。1977年,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时,8岁的梁建章已经开始尝试用电脑写诗了。13岁时,因为自己开发了用电脑写诗的程序,他拿到了全国第一届电脑程序设计大赛金奖。
1984年,15岁的梁建章初中没毕业就直接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科少年班。一年之后,复旦还没毕业,他又考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梁建章是携程网的创建者之一,曾担任首席执行官,后来退了,最近又重新出山,执掌携程大局。
宓群担任过谷歌公司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现在是光速创业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基金的中国投资。他比周鸿祎高三四届,当时就经常在《计算机世界》上发表文章,是周鸿祎崇拜的对象——他能用机器语言编写各种深入机器内部的功能,而周鸿祎只会Basic语言。
后来周鸿祎模仿梁建章编了个程序,可以写七绝七律。别人觉得学计算机语言不太容易,但他学得特别快,后来又帮老师们写排课程表的程序等。高中阶段他在计算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也是在这个阶段他发现了自己与计算机之间特别的缘分。此后他所走的路、所吃的苦、所犯的错以及收获的成果,莫不与计算机有关。
这个阶段对他影响很大的还有一本杂志是《中国青年》。1986年下半年或者1987年上半年,《中国青年》作了连载报道,分期采访100个小公司及其创始人。里面讲到一个小公司,当时什么都算不上,也就是一个大学毕业生被分到某个机关单位后辞职不干了,出来帮人攒机器。但在那当口,这却让他脑子嗡了一下——那些人接到活儿就连干几个通宵,没活儿就跑到北戴河玩。为计算机工作,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现在来看,那不过就是一个小的系统集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