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女管家”(2)

下面是杨氏写给袁世凯的家书。杨氏的字端正清楚,叙述有条理、合逻辑,从中可看出杨氏不仅仅是一般地识字,而是完全知书达理,她既关心袁世凯的身体,又担心国事,既处理家中杂事,又禀报了孩子们的平安,原文如下:大人钧鉴:

自进京后,来人屡次传说,大人身体康健,实不得详细,未知饮食起居平安否?本拟先差高妈等赴京侍奉,恐无闲房,出进不便,所以未令前往。迩者,大局不定,宫事繁杂,未敢奉函。复因端家来时移至大人房住,到今并未移回,恐八妹与克相独居太空,早晚共一办治家务。再者,因大人屋各物狼藉并收拾妥当。

又传说,在京住不实成。大少爷来彰,言大人移居外务部公所住,真令旦夕悬念跟前无人侍奉。近来牙痛轻否?家中诸小孩等均吉望,勿念为祷,肃此。

敬请

金安!

侍妾杨氏谨禀信中没有落款时间,看里面的内容,“大少爷来彰”应该是袁克定来到彰德洹上村,而袁世凯刚刚重新出山。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凯结束三年彰德洹上村赋闲,南下与革命军谈判。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18日,袁世凯被资政院公举为内阁总理大臣,应该住在北京原外务部公所东城区石大人胡同,而此时袁世凯的家眷还都留在河南洹上村没有马上搬回北京。信是专人由河南洹上村送至京城袁世凯手中的,袁世凯直接在信中作了批复并且又送回给五夫人:“饮食起居”旁,袁世凯注“予甚安”;“平安否”旁,袁注“健,惟太忙”;“出进不便”旁注“无处住可缓来”;“移回”旁注“甚好”;“悬念”旁注“不必念”;“牙痛”旁注“已好”。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曾提及:“记得有一天,大概是在宣统三年(1911)……端方弟兄四人的家眷都改成汉人装束逃难到彰德来。他们匆匆前来,人数很多,只得暂时在各房挤着住,以后才先后离去。”[2]杨氏信中所说的“出进不便”,或者即与袁静雪文章提到的事有关,那么写信应该就在那段时间了。

这是一封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家书。即使是一封平常人家的家书,能保存至今,看到真迹完好无损,已经是很令人感叹了。而1911年底,对于袁世凯来说是非常时期,他东山再起,其实也是前途莫测,忙碌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他对杨氏的信不仅仅阅读了,还对杨氏的问候和关心一一作了回应,这对于即将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看起来几乎算是心细如发了,如果没有对杨氏的一种温情、对家人的一份牵挂,哪里还能顾得上呢?我们常常看到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如何的严厉无比,山东巡抚时期如何强硬地“镇压”义和团,任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又如何地雷厉风行,而此时我们看到的是袁世凯温情的一面,是作为一个丈夫和一个父亲的一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