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不过时,常规工作有亮点

如今,“鬼十则”第1条已成为全世界生意人眼中的风向标。只不过凡事都讲究个过程,这条准则在它岿然屹立于生意场上之前,也同样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从武士道精神到演艺圈,人们除了看重刻苦勤奋的修行苦练之外,所谓的“守、破、离”也缺一不可:

所谓“守”,是指忠于师门,守其根本。

所谓“破”,是指取师门流派之风格,而后钻研他派之做法并收为己用。

所谓“离”,是指将自己的研究集大成,而后升华至不拘泥于形式的自由之境。

个人感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对这条准则的理解比较“肤浅”。这一条的关键在于“创造”,那么应该怎么给“创造”下定义呢?不论是做生意还是做策划,有时脑子里会灵光一现:“我说怎么想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突然就茅塞顿开了。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让你这么一说,好像一个人的成功成了小事一桩、小菜一碟了!”不是我要自圆其说,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他成功之前,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就是他的这种行为,把事前不确定性转换成了事后常识性,我想把这定义为“创造”。

给大家讲讲我刚调到报社地方部门工作时的小故事。那时部门设有存放广告登报申请的文件夹,工作人员会把营业部发来的订报发货单、电话预订单等整理以后分门别类地放进去。部门内各个地方的报社负责人每天都要查阅文件夹,确认自己手里报纸的订货情况。我先是按照申请的时间顺序给它们一一贴上“查阅编号”,除此之外还在背面附上了广告申请人的查找索引。这本来只是举手之劳,可是却让人们除了申请时间顺序之外,也能按照“广告申请人和订单”的顺序进行查找。这样是不是方便多了?

可能有人会撇嘴:“这点儿小事提它干吗?说说都嫌费劲。”可我想说的是,就算把“创造”当成“这点儿小事”来想,你的心情也会轻松得多。实际上“创造”并不只是人们眼里那些伟大的发明、发现,它和规模大小没多大关系。如果人们能把它拉近生活来考虑,就会豁然开朗:其实平日里那些不起眼的芝麻绿豆小事里,也蕴藏着创造的契机和可能。

这里不得不提一提那些闷头求上进的年轻人。说起来还是他们闯劲儿大,能闭着眼不按常规工作,一门心思自己搞钻研、搞开发。有时甚至还能看到年轻人和上司叫板:“老让我做常规工作干吗?常规工作就是机械性操作,那种操作谁爱做谁做!我要做的是工作!工作!”看,就是这些家伙,“不履行义务,光主张权利”。是啊,谁也不能否认,常规工作一多,人就会感觉自己总在进行单一劳动,有时甚至会琢磨“我进公司又不是为了干这个”。只是不知道你发觉了没有,这种工作其实也蕴藏着独具匠心的小奥秘等着你去发现。比如说,如果能在处理那些常规工作时多动动脑子,想想怎样才能加快速度挤出点私人时间,说不定哪天你会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想出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办法呢!

不断自我磨炼,积累宝贵的“创造”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实现一个“创造”到实现另一个“创造”,以无人能及之气魄,不断跨越横亘在中间的难关!这样的经历才是衡量自己成长、进步的标准,而你投入其中的那些不屈不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它们将引领你去实现更加伟大的创造。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