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奋斗者的精神感召任正非的家国观念(3)

1994年,华为推出了新的公司logo。这个logo是一个红色放射状、如皇冠一样的标志。公司在采用此标志时,曾对它有过一番官方详释,把它与中国之崛起紧密关联在一起,赋予了它强烈的象征意味和符号色彩—— 鲜明的红色,构成一轮初升的太阳,积极、热情,展示出一种蓬勃生机和吸引力,寓示华为对事业、对用户的真诚投入。

纯洁、向外延射的线条,像阳光一样,充盈着不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催人向上,象征华为诚实向上、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个古老的东方之国,给人的印象曾经是神秘、停滞和落后,在现代科技、开放、自强精神的照耀下,她已经透露无限希望,向世界表明了她的美好前景——东方将是一片欣欣向荣。东方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是世界潮流,亦是要我们奋发努力、执着追求才能带来的结果,以此境作为华为公司新标志的立意,意味着华为人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祖国民族工业的振兴,意味着华为始终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地为祖国的事业而奋斗。

一个新的标志,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华为公司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迎接挑战、塑造新形象。

——《华为人》1994年6月7日,总第7期

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弥漫在公司的方方面面。就连公司总裁办公室办公会议纪要的标题,也是志愿恢宏的“为伟大祖国,为中华民族,为自己和家人而努力奋斗”这样的口号。1996年中日爆发钓鱼岛危机的时候,《华为人》还十分出位地用整版的篇幅,予以报道,这其中既有外部文摘式的时局观察文章,也不乏引导员工情绪的文章,如《变爱国感情为爱国行动》,等等。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爆发后,华为举办了“中国人今天说不”的新闻图片展。作为文化策略的民族主义

作为企业,需要在商言商,讲究盈利赚钱,但是作为个人,赚钱只是谋取更加幸福的人生的手段,而不能成为人的高级追求。要激励人更有热情并且持久地投入工作,除了物质的激励,还需要激发他们对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有必要将企业的使命赋予更加崇高的意义,提升公司形象,让员工以在这家优秀的公司工作为荣。作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任正非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他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长文中就指出,“以物质利益为基准,是建立不起一个强大的队伍的,也是不能长久的”。可谓真知灼见。

在当时的华为,扮演这种动员组织力量,激发组织活力的,显然就是这种能够赋予员工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民族主义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为早期树立起的民族企业的大旗,既是真实的情感涌动,也颇有策略色彩。

华为首先做的,是将这种民族主义情感内化为公司的企业精神。这里面的逻辑是:首先将公司定位为具备民族精神的企业,公司的发展就是民族振兴的一环,因此对公司的热爱也就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1996年中,任正非在市场庆功及科研成果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公司大力投入研发,以缩短与世界的差距,“都是一句话,为了下世纪活得更好一些,为了自己的祖国拥有自己的技术,为了中央领导在发达国家面前腰杆硬一些”。同时期推出的《华为人行为准则》(暂行稿)开篇的前言就指出,“先辈世代繁荣的梦想,民族振兴的希望,时代的革命精神,我之义不容辞的责任,铸造了华为人”。而在1998年3月正式审议通过的《华为基本法》中,“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一条,就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社会责任”一条则表示:“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在更加注重保障个人利益的今天,这套宏大言辞也许会让我们觉得十分虚幻,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站在当时的环境中——那个中国经济日益进步、公司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企业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的年代,心无旁骛的人们是十分信赖这种精神阐释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