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岁月(4)

沃尔克在1951年获得了哈佛的硕士学位,然后拿了扶轮社奖学金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学习,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保罗花了大量时间周游欧洲。“我找了个女朋友,忙着谈恋爱而疏于作研究。待论文截止日期临近,我发现再没有像当年格雷厄姆教授那样的恩师来帮我了。到如今我都后悔没能完成博士学业。我也让父亲失望了,他还保存着当年家乡媒体报道我获得奖学金消息的剪报。他是扶轮社成员中的活跃分子,而我却浪费了这个宝贵的机会。”[22]

像父亲一样,沃尔克选择在公共部门工作来摆脱内心的歉疚。老沃尔克帮忙把儿子介绍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参加面试。美国央行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理事会领导,而纽联储是美国央行系统内12个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纽联储那栋堡垒似的建筑坐落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它是联储体系的观察哨所,与纽约证券交易所仅有两个街区之隔,且步行就可以拜访众多的政府债券交易商,这些交易商负责每天与美联储进行证券买卖。

纽联储研究部副主任罗伯特·卢萨在1952年聘用沃尔克做经济学家,且成为沃尔克的思想塑造者。卢萨让沃尔克帮助编辑制作了一本名为《美联储在货币和政府债券市场上的交易操作》的红皮小册子(长达107页)。这本小册子指导了一代政策制定者学习了解央行策略。[23]国会经济联合委员会主席、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保罗·道格拉斯曾把卢萨描述为“差不多是货币市场关于政府债券运作方面的最高权威”。[24]当1954年从纽联储研究部转到公开市场交易台,代表联储从事债券买卖时,卢萨就已经成为专家了。

卢萨转行到联储实务部门的举动是前所未有的。经济学家都被认为过于理性而不适合于凭本能行事的交易岗位。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交易与研究是分离的,且比会计高不到一个档次。卢萨还打破惯例,让只有27岁的沃尔克到交易室工作,当然开始时是作为观察员去学习业务。这一经历将沃尔克的理论训练和实践经验完美结合,改变了他一生的职业轨迹。如果说当年是奥斯卡·莫根施特恩让保罗相信数据固然重要但被差错困扰,那么罗伯特·卢萨则给了他机会把华尔街心脏地带的数据放到显微镜下仔细琢磨。

进入纽联储的交易室,沃尔克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跟以计算机终端和花花绿绿的电子显示屏为特点的现代交易设备相比,1955年的机器带有当年黑白电影制作的粗糙印记。一张U形桌摆满了为每位交易员安置的电话接口,在U形桌开口一端对着的墙上,挂着一面硕大的黑板,上面记录着相关统计信息,就像早期棒球比赛的计分板。在研究部看到的政府债券价格,不过是印在纸上的印刷字体,而在这里则通过与华尔街债券交易商的电话交流,成为沃尔克大脑中跃动的旋律。关于买卖的一系列速记符号,使交易员之间的对话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只有训练有素的耳朵才能解读出“出价9,报价10,100对100”这句话的含义。但是沃尔克学得很快,并陶醉于细节当中,感到自己好像被引领加入了一个神秘的兄弟会组织。[25]

每个星期三,商业银行都需要满足联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此时,沃尔克将为准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周报忙到后半夜。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央行的决策机构,包括由总统任命的联储理事会的7位理事,再加上在12个地区储备银行中以轮值方式确定的5家银行的行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