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作者身份和明星身份(10)

据其中一个键盘手比利 ·普莱斯顿(Billy Preston)说,斯柏科特“让所有的机器同时开动,就像个马戏团,而他就像个头目”(同上:155)。他的制作方法也大量结合了回声室和磁带机回声的效果。

有一种趋势倾向于把斯柏科特看作纯粹的革新者,在诸如汤姆 ·伍尔夫(Tom Wolfe)于1963 年写就的《年轻人的将军》(在《回到单声道》[BackTo Mono]盒装套装中再现,参见“延伸阅读”)之类的文章中,这种观点受到鼓励:

他全部都做了。斯柏科特既填词又作曲,还发掘并签约有天赋的新人。他把他们带入录音棚,自己操作整个录音。他把他们整日关在录音棚里,只为了得到两三分钟他想要的音乐。整个努力过程,只取其中两三分钟。他操作起那些控制旋钮来就像个电子艺术大师。

(引自《菲尔 ·斯柏科特》,1991)

斯柏科特是一个主导性的人物,但他也受到一些早期制作人的影响,特别是雷伯和斯托勒,他曾经与他们共同工作过;还有萨姆 ·菲利普斯(SamPhilips),他20 世纪50 年代在太阳唱片就大量采用了回音技术。和大多数制作人一样,斯柏科特同样拥有常用的团队,其中包括编曲杰克 ·尼切(JackNitzshe)和工程师拉里 ·列文(Larry Levine)。他的歌曲写作名义通常与诸如格里 ·戈芬(Gerry Goffin)和卡罗尔 ·金(Carole King)这样的布里尔大厦团队分享,或者在那些贡献极小的作品中,不情愿地承认他们的作者名义。

21 岁时,斯柏科特就成为了百万富翁,被业内欣喜地称为天才,但这种动力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慢慢衰退了。1966 年,他与艾克还有蒂娜 ·特纳一起完成了他最好的一张唱片《大河深,高山高》。当这张唱片在商业上失败之后,斯柏科特宣布隐退。数年的自我放逐之后,他再度出山,又获得了一些成功。他和约翰 ·列侬一起制作了《想象》(Imagine),和乔治 ·哈里森(George Harrison)一起制作了《我亲爱的主》(My Sweet Lord),还为这两位披头士乐队前成员制作了数张唱片。但他早期令人目眩的光环不复存在了,一部分是因为他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全盘掌控,而只能作为一个被雇佣来的制作人那样工作。仅有他的出现不足以真正保证一张唱片的成功。1992 年,当科恩写他的介绍时,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他的神话将他的现实拖入泥沼。

斯柏科特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两种因素的结合。首先,他建立了商业独立的概念,试图控制自己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制作、出版和发行。其次,他是最先拥有自我意识的摇滚艺术家之一,“最先变得理性,最先清楚地领会到自己想要达到什么。和他在一起,对于周密、复杂和音乐范畴的理解马上会被提升到全新的层面”(Cohn,1992:84)。矛盾的是,斯柏科特竭力搜寻每一种他能够获得的音乐资源,却仍然可以保持完全的原创;在严格进行商业化的同时,仍然重视将唱片作为一种艺术。他结合了摇滚乐的两种浪漫——叛逆和年轻的梦想,将它们合二为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