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马”、“铁浮屠”和连环马(4)

作战时,通常以普通骑兵或步兵列阵开战,等双方打得难解难分,也就是史书上说的“每战方酣”,“铁浮屠”就开始登场。“铁浮屠”并不追求快速。形如铁塔的骑兵手持大刀长枪,穿着刀枪不入的铁甲,像重型推土机一样,缓缓推进,因为战阵太密,对方阵脚一动,抵挡不住的敌军就只能向左右两侧避敌,而这时“拐子马”早已从左右包抄,所以,这时中间有“铁浮屠”的摧城拔寨,左右有“拐子马”的狂飙横扫,对手就只能全面崩盘了。

当然,没有目睹过“拐子马”和“铁浮屠”中连环马用法的人,是有充分的理由质疑这种战法的。

乾隆帝在《御批通鉴辑览》中就提出:“北人使马,惟以控纵便捷为主。若三马联络,马力既有参差,势必此前彼却;而三人相连,或勇怯不齐,勇者且为怯者所累,此理之易明者。拐子马之说,《金史·本纪·兵志》及兀术等传皆不载,唯见于《宋史·岳飞传》、《刘锜传》,本不足为确据。况兀术战阵素娴,必知得进则进,得退则退之道,岂肯羁绊已马以受制于人?此或彼时列队齐进,所向披靡,宋人见其势不可当,遂从而妄加之名耳目。”

持有这种看法,是受一种“想当然”的思维定式所左右,马力有参差没错,骑士勇怯不同没错,但在战场上的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水浒传》中呼延灼对连环马的用法。

笔者的看法是:“铁浮屠”的骑士身披双重战甲,马匹也全身披甲,负载一定很重,这决定了他们作战时不能驰骋冲锋,马上的骑士也不用做太多动作,他们只需三人一排,端着长枪,向前、向前,不断地向前捅出,简单重复这几个机械的动作,在胯下的马匹只进不退中缓缓前进,几乎无坚不摧、无敌不破!

《晋书》上就记载有前燕的鲜卑统帅慕容恪曾使用连环马大战枭雄冉闵,“恪乃以铁索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正是凭借这种战法,慕容恪才把“勇力绝人,攻战无前”的杀神冉闵彻底打败。要知道,为了拯救汉民族的冉闵在颁布杀胡令后,曾经多次仅以数千汉骑袭杀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胡骑而从无败迹的战争神人。

《辽史西夏传》上描述西夏的“铁鹞子”骑兵时,也记下其“衣重甲,乘善马,以铁骑为前锋,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落”的文字。

明末名将熊廷弼与后金有多次交锋经验,记录有他们的战法:“奴兵战法,死兵在前,锐兵在后。死兵披重甲,骑双马冲前,虽死而后乃复前,莫敢退亡,则锐兵从后杀之,待其冲动我阵,而后锐兵始乘其胜,一一效阿骨打、兀术等行事。”

可见,连环马的用法,不但金之前已有,金之后也曾运用,其造成的杀伤力巨大,很值得中原军队学习、借鉴,但往往无法推广,因为它的使用前提是:大量的马匹。而谁都知道——中原缺马。

既然学习和借鉴不了,那就只有研究破解之法了。

兀术的“拐子马”、“铁浮屠”以及整个的骑兵团在作战时不仅剽悍,而且耐力十足。兀术颇为自得地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

南宋之初,破解之法还没有研究出来,所以,马家渡之战,岳飞他们面对的,将是一场空前的苦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