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第一要素:保存自己(4)

这是一封迟到的回信,由于交通不通畅,多半年以后才到毛泽东手里,就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丢了权力,革命受到损失。

在这一阶段,毛泽东主要做了争取陈毅的工作。陈毅没有立刻接受毛泽东的召唤,陈毅更多的时候是倾向周恩来的。但毛泽东在这支部队中找到了自己的长期支持者,那就是建国后排在十大元帅第三位的林彪。

朱毛兵合一处了,毛泽东的工作是试图在新加入的队伍中推广自己的主张。朱德对建军的贡献是很大的,这倒不是说他贡献了思想和灵魂,而是他贡献了人马和团队,并对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

朱德具有高尚的情操,作为一名旧军人,朱德本来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但他选择了追求更为高尚的事业,他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他是赞成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原则的,那就是党指挥枪,这一点在朱毛会师时体现得就很明显,毛泽东算是师长,但一见面就成了上级,所以说朱德是赞成毛泽东的党指挥枪的原则的,差别是毛泽东认为他就代表了党,但一旦中央和毛泽东有了不同意见,那么根据这个原则,朱德自然听从上级的,这让毛泽东很是搓火,也很受伤。对毛泽东来讲,朱德的到来壮大了毛泽东的军事力量,朱德总的来讲是有大功劳的,这一点是理解朱毛关系的关键,朱德的高尚人格对于实行新的纪律,也有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军队的总司令这一殊荣归于朱德是理所当然的。

朱德身经百战,他同毛泽东总结了前面的战斗经验,把“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提升成“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

但有迹象表明,朱德只是觉得这样的战术适合于游击战争,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是通向最后胜利的法宝。朱德和其他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们一样,此时并没有意识到中国革命将完全靠着自己的力量,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他们多是信奉列宁的道路,他们相信真理在手,只需要在某一个时机到来之时就可以获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所以作为真正的军人,面对这一战无不胜的法宝却表现出了波澜不惊的平静。

同样,要是将朱德理解成就此服从和完全支持毛泽东也是不恰当的。朱德在军队的地位,主要是一种资格,几乎所有的军人都不可能在他面前挺腰子,所以即使是朱德没有无条件地支持毛泽东,是有限支持,对毛泽东来讲已经足够了,因为这让他能早点进行更大的实验。毛泽东不容易与强者相处,因为他想征服所有的人,但智慧和理想又促使他和任何人能够相处,这也是理解毛泽东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点。

很多军迷对十大元帅的排名很感兴趣,各种争论不绝于耳,最有意思的就是十大元帅的战功并不显著,最明显的就是排在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战功极为显赫,却与元帅无缘,这叫人纳闷不已,要知道元帅作为军人的至高荣誉,却与战功不成正比,这一点叫人很难适应,所以争论将是无休止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