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第一要素:保存自己(3)

 

湖南省委命令他将部队开向湘南,配合湘南暴动,毛泽东却在途中把队伍停下来整训,上级的这种瞎指挥,造成红军主力外出,井冈山根据地遭受很大损失。

这时候传来两条好消息:一是看到中共中央的文件,毛泽东只是被开除委员而不是“开除党籍”; 二是在湘南暴动的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被敌人追着正向井冈山方向撤退。

这样一来,难题迎刃而解,毛泽东成了湘南暴动的接应者,他阻击追敌,掩护朱德部撤退。

朱毛会师了,这一历史时刻后来被大大赞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支部队产生了许多的元帅和将军。最先上山的人里面就有朱德、陈毅、林彪、粟裕等人,毛泽东后来说身背盒子枪、师长见军长,就是说的这一段。合兵之后部队简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

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主力是北伐劲旅叶挺独立团,有一批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习武军人,这就使得毛泽东手下多了一批将领,也使毛泽东有机会了解科班出身的军人们对战争的观点以及作战的方法。

凡事有好就有坏。无条件地欢迎朱德上山,给毛泽东的事业带来了生力军和许多的帮手,但也带来了隐忧,那就是新来的人多势众,指挥权并不牢靠,毛泽东无法做主,这将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将持续很长时间,这是毛泽东没有想到的。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主要是毛泽东还没有找到必胜的路线图,他依然在尝试,尝试中他没有拒绝与别人合作,没有给别人讲条件,相当于在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下就获得了注资是好事,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开发和拓展,但由于股份的稀释,决定权不在毛泽东的手里,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就失去了控股权,这是毛泽东在形成最终的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大合作前的必需的磨砺。

朱毛会师后,他们打败了敌人第二次“进剿”。

中央下命令撤销了毛泽东的中央委员职务,毛泽东可不会离开共产党。战斗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以第四军军委书记名义向中央写报告,汇报朱毛两部会师后的胜利,解释他的行动,并建议成立湘赣边界特委。此时在中央主持工作的任弼时代表中共中央于6月4日写了回信,赞同这个方针,并确定成立前敌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书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