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卵击石,要以石击卵(4)

南下的路途依然充满险情,毛泽东巨大的名气给他带来集聚跟随者的优势,但也带来副作用——他的小部队遭到相对猛烈的追击。追击的动力来自高额的奖赏。

撤退江西途中,他们得知了井冈山可以落脚。于是毛泽东继续南下,途中,总指挥卢德铭牺牲。惜哉,卢德铭,活着岂不是一位元帅?

秋收起义也不是一次胜利都没有,经过莲花县时发现县城没有敌人的正规军,毛泽东就领兵打下莲花县城,这个难得的胜利,使连连受挫的工农革命军指战员又兴奋起来。一白遮百丑,一胜也能掩饰前面的失利,这就是人性,没有人能在失败中感到振奋。

由于一挫再挫,总指挥牺牲,部队情绪十分低落,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部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三湾的。安全了,毛泽东和他的部下第一次得到从容休整的机会,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此时的毛泽东手下只剩下了不足千人,毛泽东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被后来历史证明是绝对英明的决策——缩编。毛泽东宣布愿留则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将来愿意回来还欢迎。

在毛泽东宣布他的这支军队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了打天下的目的之后,所有留下的人就成了有政治理想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接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苛刻的规矩,是什么因素让七百来人留在这样一个几乎不发军饷的队伍里呢?不发军饷而建军,这是毛泽东划时代的杰作,这个几乎不成立的命题被毛泽东证明完全可行,这意味着毛泽东将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从成本角度分析,他的成本最低,这也意味着他将战胜所有的对手,真相就是中国当年的现实,就是中国当年残酷的生态,就是中国有大量恹恹待毙吃不饱饭的人民。毛泽东天才地知道中国不缺人,缺的是能够带来胜利的领袖。

一位老红军给自己的孙子讲故事的时候说起自己是怎样参加红军的:他的父母饿死了,哥哥也饿死了,就在他饿得已经开始摇摆的时候,遇到了一队人马,给了一块馒头,于是他就跟着走了。后生们十分惊讶,说敢情不是什么有阶级觉悟啊?于是一个聪明的后生说,要是当时来的是国民党军队,那你就可能参加国民党了。老人想了想,摇头说,不是的,要是国民党给饭吃,我的父母和哥哥就不会饿死了。政府不管人民死活,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过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