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卵击石,要以石击卵(2)

旗帜问题很重要,但策略更重要。毛泽东清清楚楚地知道靠着乌合之众与国民党正规部队拼命终归是要失败的,拿着梭镖和敌人的钢枪直接对打是不能胜利的,毛泽东一方面宣传鼓励人民奋起反抗,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要有以一当十的气魄,另一方面又提醒大家不要以卵击石,而是要以石击卵。能明白这一点的人是少而又少,但在毛泽东的心中,这两者是完全统一的。

毛泽东的做法与中央的决定不一样,这表明毛泽东已经彻底地独立了,他有了较为完整的自己的套路,共产党人被逼拿起刀枪来拼命,但具体怎么办谁也不知道,而实干家毛泽东显然比其他的书生们强许多。

毛泽东开干了,他制定了五条暴动纲领:1.同国民党决裂;2.建军;3.没收土地财产;4.高举共产党旗帜;5.组织政权。

莫道书生空议论,书生只是毛泽东的表象,真要干起来才知道,毛泽东可不是只会写文章的文化人,看看他的纲领吧,南昌起义可没有他搞的这么多内容,他一出手就是全方位的。就是从这时候起,毛泽东走在了他的同志们的前头。

我们看看毛泽东能拉起来的队伍:一支是共产党员卢德铭手下的一个团;一支是平江、浏阳等地的工农义勇队;还有一支是准备起义的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这几支部队就是毛泽东秋收起义时的主要力量。

毛泽东先送杨开慧回板仓,要她照顾好老人和三个孩子,谁能想到,这次分手竟成了他们夫妻的永别!

9月初,毛泽东赶到安源,开始集合他的力量。几年前在安源的工作有了收获,安源的工人们愿意随他暴动。就在这时,长沙暴动计划被敌人截获,长沙戒严了。

毛泽东在安源做好安排后,赶往铜鼓,在途中被民团抓住,据说靠着行贿,更主要靠着逃跑,毛泽东躲过了这一劫难。

这一段经历是中国古语“白龙鱼服受制于渔夫禽鸟”的最好的注解,毛泽东这个后来震撼世界的巨人,差一点叫几个民团的团丁给捉起来毙了。人类最奇特的一点在于社会结构,使得某些在权力金字塔的上层的人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幻象,一句话决定千万人的生死荣辱的权力使人膨胀,以为自己金刚不坏。但作为生命,却又不能摆脱生老病死,在某种特定的力量面前,又是完全平等的。西方人常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再了不起的人也不能直接面对子弹刀刃。真正的力量在于你可以有所选择,中国人常说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这是毛泽东少有的危险之最,面对指着脑壳的刀枪,他完全没有办法,最终他只得下决心靠自己的腿跑路,才脱离了危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