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第一力量:农民(4)

在南昌,郭沫若第一次同毛泽东见面,郭沫若在后来写的回忆录里,感觉毛泽东“静如处子”,很有些像汉初的张良,男人女相是智慧的象征。可是事实上郭沫若并没有望气的本事,他没有意识到他眼前的这位就是中国未来的主宰者。

真正有这种本事的人是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柳亚子。柳亚子在广州见到毛泽东后,居然望出了那盘踞在毛泽东头上的王者之气,这不能不让人惊讶,柳亚子是毛泽东团队之外,最早有这样意识的人之一。

这时候,按照官方的说法,叫作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湘、鄂、赣三省出现了农村大革命的高潮。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表述,正确的事实应当是北伐导致原有的权力机构失效,压在农民头上的强权突然消失了,农村处于无组织无政府状态,我们看湖南的一组数据就明白了。据党史研究的资料,湖南农民运动的最高领导者是毕业于广州第六届农讲所的毛泽民、贺尔康、王首道等30多名学员,他们派往各县的农运工作人员有203人,农民协会会员则有200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号称1000万人,当时湖南农民大约为2000万。知道为什么是假的了吗?这是一种无效的组织。有效组织是三三制,一个人直接指挥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所以班排连营团构成了所有的军队系统。农民协会显然不是有效的组织,所以并没有什么力量。

疾风暴雨般迅猛兴起的农民运动,更像是一股失控的野火,威胁和烧痛了同地主豪绅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国民党右派,一些名人决绝地反对革命,站在了共产党的对立面,在后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家的利益受到伤害,而无法站在客观的立场来体现知识分子的良知。大批利益受到损害的上层富人投奔蒋介石阵营,蒋介石自然大受鼓舞,他也乐意担当旧秩序的维护者。

这时候陈独秀做出了错误的指示,向蒋介石妥协,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同时扶持汪精卫,以制约蒋介石的军事势力。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指示,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指示来自俄国人。

共产党内许多人不同意陈独秀的意见,作为农委书记出席会议的毛泽东没有直接反对陈独秀,他也没有关心这个指示的对错,他的眼睛看到的却是细节,他提醒陈独秀注意:“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这种见识真正是高明之极,这种对老百姓来讲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知识分子理解起来却是如此的困难,这恰恰是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要小看毛泽东说的大实话,要知道他一直在找高层次的真理,但此时的他已经回归到了基层,也就是最基本的道理,他能说出大实话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跨越,知识分子往往追求超越平凡的道理,但一旦找到了回归平凡的道理,又比平民了解得更为透彻,这大概就是常讲的螺旋式上升吧?显然毛泽东已经在接近他所探求的大的本原了,但这一大本原隐藏之深,没有强大的外力,居然就是不出头。陈独秀无视这种危险,暴露了陈独秀不适合做政治领袖的缺点。他可能也没有听懂毛泽东在说什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