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革命方程式(8)

此时的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眼里就相当于不出本钱、干拿红利的大股东,在国民党右派们自我感觉已经找到胜利方法和道路、投靠英美势力肯定会得到更大利益的时候,英美也热衷于将俄国人的势力赶出中国,两方一拍即合。这时候陈独秀采取退让的政策只能更壮了国民党新右派的胆。

国民党“二大”结束后才两个月,蒋介石就制造了“中山舰事件”,他在做进一步的试探,这回他把矛头指向俄国。这就表明,此时的蒋介石已经获得英美等西方势力的支持,要不然他干吗要对俄国人挑衅?要知道黄埔军校就是在俄国人的资助下建立的。

那些认为斯大林是铁汉的人们要失望了。面对挑衅,苏联军事顾问团和陈独秀不敢反击,主张妥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议反击被拒绝。毛泽东准确判断出此时的蒋介石只是试探,因为他手里只有一个军。其他的军队尚不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中。

机会稍纵即逝,事物总是在萌芽状态下最脆弱,一旦长大,就意味着失控。英法的绥靖政策鼓舞了希特勒,蒋介石的不抵抗策略育肥了日本人,陈独秀不敢反击蒋介石,道理是相通的。

蒋介石试出了结果,共产党尤其是俄国人不但没有实力而且还是软蛋,于是通过分化瓦解拉拢威胁,蒋介石把其他尚在观望的国民党军头们收服了,不到两个月,他就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逼迫国民党通过了《整理党务案》,把共产党从国民党领导岗位上轰下去。

这时候的毛泽东赤手空拳,能做的就是拒绝签字、拒绝举手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虽然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等国民党左派声泪俱下地反对《整理党务案》,但已不起决定作用。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做出过先和俄国人合作,再与美国人合作的决策,结果却截然不同。蒋介石只是看到了俄国人穷的一面,远不如美国人富有,可以给他现金和武器,却短视到了看不到俄国人能够直接伤害中国。在没有力量的情况下得罪近邻,巴结远亲,不是愚蠢短视就是自私无良。斯大林固然没有勇气跳出来和希特勒或者美国人干上一架,但对待弱势中国,却拥有极大的魄力。蒋介石靠着黄埔军校起家,却以背叛俄国人的方式与英美勾搭,得到的是美元和武器,失去的却是外蒙古大片领土。不过联想后来的蒋氏作为,北方领土似乎不在蒋氏心中。毛泽东则不同,为了叫俄国人放心,不再伤害中国,不惜和美国人干上一架,但等俄国人不再有能力伤害中国的时候,又毫不客气地将俄国撂到一边,去和美国人握手言欢,最终美国人欢呼是他们击垮了苏联,中国人也乐于看到北方不再有大的威胁。

多数人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过于关注国共两党之争了,其实这中间主要是国际势力之争,蒋介石也不用给自己找太多的反对共产主义的理由,无非就是一个小算盘打得颇精的政客罢了。

根据蒋介石的《整理党务案》,共产党人被罢职,毛泽东也丢了代理宣传部长的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