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标放在大事情上(4)

毛泽东在这一段时期的作为常常被一句话一带而过,就是不符合中国国情。其实我们知道这是相当客气的话,既维护了马列主义的正确,又体现毛泽东的英明,但常常叫人犯糊涂。毛泽东后来为什么会在他的同志们热衷于工人运动的时候站出来反对呢?原因就是他先行一步,他进行过多次实验。

当时湖南已经有工人组织,毛泽东从帮助黄爱、庞人铨两位工人领袖入手,使得黄爱接受毛泽东的主张,举行了多次示威游行并建立工会,举行罢工。

但这种游行示威和罢工完全不为统治者接受,黄、庞两位工人领袖被军阀赵司令秘密杀害。

黄、庞两位朋友就这样死了,毛泽东义愤填膺,两次召开追悼大会,发行纪念特刊,向各界控诉赵军阀的罪行。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追悼黄、庞,抗议赵军阀摧残工运罪行的浪潮,可是赵军阀毫发无伤,继续当他的司令。

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搞了多少次工人运动,光是大罢工他就搞了十次。当然不能说毛泽东在整个过程中一无所获,他培养了骨干、建立了组织,先后组建了两个大的工人俱乐部,六个行业工会。

其中安源路矿罢工运动可圈可点。毛泽东两次到安源,指派李立三、刘少奇等到安源工作,刘少奇留苏归来后,被分派回湖南接受毛泽东的领导,杨开慧给刘少奇介绍了对象,他们关系自然很近。他们组织罢工取得胜利,并着重发展一批优秀工人入党,安源党团组织迅速发展,其中一部分成了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工人运动给李立三、刘少奇带来了很高声誉。

此时的毛泽东名字已经传出湖南了。

的确,经过两年工人运动的锻炼,毛泽东已经开始证明自己的行动力。在实践中,他着手发展组织,培养骨干,注重策略,利用矛盾,争取舆论,以合法斗争做掩护,搞得有声有色,“大引起社会之注目”,同时也获得了党内的高度评价。

陈独秀欣慰地看到自己没有走眼,他选择了委托毛泽东在湖南组建共产党,毛泽东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做出了成绩。陈总书记在中共三大上总结工作时,曾这样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陈独秀越来越赏识毛泽东的才干,1923年1月他着手筹备党的“三大”,便决定调毛泽东到中共中央工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