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文化变迁

创新

创新(innovation)是指社会群体内部所 产生的思想和该文化所接纳的思想导致文化 的变化。新奇的事物可能是弓箭或喷气式发 动机之类实质性的技术发明改进,也可能包 括社会结构和相互影响等非物质形态的发展, 例如封建主义或基督教。

前现代和传统社会以不创新或不接受变 化为特征。在与环境达到均衡而别无所求的 社会里,变革没有适应值,也就没有发生变 化的理由。的确,所有社会都与生俱来地反抗变革,因为创新不可避免地在新现实与其他已确立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造成紧张状态。这些紧张状态只有整个系统的各部分都作出 适应变革时才能解决。例如,新采用的技术 和步伐缓慢的社会特质之间可能产生的差距, 被称为文化滞后(cultural lag)。抱怨年轻人的时髦或赞美往日的好时光,这些都是我们 熟悉的不愿接受或不适应变革的例子。创新——发明——常常因压力而出现,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冰期结束 时粮食基地的扩大是伴随着人口增长压力而 发生的。动植物的驯化似乎是各自独立地在 图 7.12 所示的几个公认的农业“发明”地区 发生的。由此想见,不迟于2000 年前,人类的大多数从猎采社会进入定居农业社会时,食物类型、生产技术和新的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迅速传播。一切创新对文化网络都具有辐射作用,越是基本的创新,其结果越是普遍深入。

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发明创造比农业革命更根本。它影响着社会的每个方面,造成了农业社会前猎采文化与定居农耕文化之间 不可调和的冲突。在这两种文化接触的地方, 在对领土控制的竞争中,农民是胜利者而猎 采者是失败者。这种竞争一直延续到近代。 过去 500 年来,欧洲人的扩张完全控制了他 们在北美和澳洲等世界大部分地区所遇到的猎采文化。

农业及其定居的生活方式,使文化以加速的步伐改变,而农业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类学会了用动植物纤维纺织的技艺, 学会了使用制陶转轮烧制黏土制造器具,开发了制砖、制灰泥和建造房舍的技术,发明了采矿、冶炼和金属铸造技术。某些地方的 资源或产品优势促进了长途贸易关系的发展。在这些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种更复杂的、带有剥削性的文化出现了,这包括一个分阶 层的社会代替了大体上平等的猎采经济。

这些社会和技术革命的源地起初在空间 上是有限的。文化源地(culture hearth)一词 就是用以描述那些创新的地区,关键的文化 要素从这些地区向外扩散,对其周围地区施 加影响。文化源地可看作任何文化群体的“摇篮”,所形成的谋生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世界上所有地区和自然环 境下形成的千百个文化源地,大多数仍停留在社会与技术发展的低水平上,只有少数产生了象征文明的符号——通常认为包括文字(或保存记录的其他形式)、冶金、长途贸 易关系、天文学与数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 劳动分工、定型化的政府体系,以及结构化 的城市社会等。随着最初的粮食革命,出现 了若干主要文化源地,有些早达 7000—8000 年以前。最突出的早期创造中心位于埃及、 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 中国北方、东南亚、非洲若干地点、美洲, 以及其他地方。

大多数现代社会里,创新的变化业已成为寻常、可预期和必然的现象,尽管某些单独的文化群体可能拒绝接受这些创新(见“原生态文化与流行文化”专栏)。发明创造的速率——至少按专利授权的数目计算——是稳步增长的,而且从概念到形成实用产品之间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有如一条普通的公理: 即有用的思想越多,能开发与结合这些思想 的头脑越多,则发明创造的速率越快。这条公理的空间含义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心往往也是发明创造的中心,这不仅是由于其大小,而且也由于这里有大量思想交流的机会。 的确,多种想法不仅激励新的想法,而且必定创建一种产生解决方案的环境,以维持社会前进的势头。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