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化到个性化(2)

举个例子来说,1980 年花王推出碧柔洗面奶的时候,市面上只有这种洗面奶,但是现在却有几十种衍生产品。这是因为面部清洁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必须应对更加细分的顾客需求。汽车行业也是如此,为了应对顾客的差异化需求,一款车型按排量、内饰等不同配置给顾客提供多种选择。而买了比较普遍的规模化生产产品的顾客,则会追求符合自己喜好或相对他人来说有差异的商品。因此,厂家或零售商就不得不去应对差异化的顾客需求。

消费者的选择多了,仅仅靠投入新产品,并不足以吸引顾客。如果不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是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的。比如,按到店频次将顾客分成几类,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不一样的优惠或服务。在当今社会,顾客个性的把握很重要。

商业模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从廉价、大量生产并销售的时代过渡到了切实把握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时代,从以提供者为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

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商业模式中,商品开发主要着眼于主流大众,营销的主要对象也是主流大众。所以,集中向人流量大的店铺发货,采取在顾客视线容易停留的地方摆放畅销商品等陈列方式,同时通过大量的电视广告和传单造势,若销量下降马上推出降价促销或让利服务,这些都是曾经的经商王道。

然而,当大家把大众所向往的东西都逐个买到手之后,就不会再去购买大众化的商品了。这时候,大家所追求的就是差异化的商品,需求也逐步细分。交易行为变得复杂,从大型商场到便利店、药妆店等,销售渠道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加速摆脱了对电视机、报纸的依赖,将电视节目录下来播放、跳过广告的人逐渐增多,报纸的家庭订阅量低于六成,纸质传单的吸引力也逐渐弱化。而且,商品新鲜度的保持时间以及使用年限也显著缩短。

伴随着这些环境变化,企业的商业行为也在改变。在商品研发阶段,必须掌握单个消费者的深层需求。随着顾客购买行为的多样化,必须把握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动向。电视广告、纸质传单的宣传效果逐渐弱化,必须探索新型营销手段。商品上市后,必须推进该商品的进一步细化,不断开拓新市场。同时要建立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应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售后服务机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厂家以及零售商都加强了自身的个性化服务能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