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美联储是个十足的怪胎(14)

在记忆中美联储曾经只为两任主席的执政欢呼喝彩,即两位对美联储如何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并最能体现美联储精神的伟人。一位是马瑞纳·伊寇斯(Marriner Eccles),来自犹他州的共和党银行家,后来成为富兰克林·罗斯福私人幕僚中最富创造性思维的人物之一。伊寇斯曾主持制定新政立法,对美联储做出重大改革,出任美联储主席近14年。在《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诞生70周年之际,即1983年,美联储总部两座办公大楼的其中一座,即坐落于宪法大道的大楼被光荣地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而位于C街另一侧的另一座美联储办公大楼则落成于1974年,当时已经以另一位备受尊敬的美联储主席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的名字命名,后者先后就职于哈里·杜鲁门和理查德·尼克松两任总统的内阁,并给美联储带来最适合的运行原则,即“逆风飞扬”,也就是适度货币政策应灵活熟练地对抗商业循环周期的方向。当经济扩张濒临通货膨胀时,美联储就要学会紧缩货币;当经济周期处于收缩期,美联储又要学会放手。马丁曾开玩笑地说道:“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刚开始时撤掉大酒杯。”实际操作的过程远比说起来复杂,但马丁却成为美联储凭直觉做出预测和决策的神秘化身,这种决定要统揽经济事务中的所有因素,然后再逐个阶段地判断出哪些因素才最重要;这种便宜行事的管理风格,无论其正当与否,总之是让外界评论家几乎不可能知道美联储到底是怎样确定货币政策的。

然而近10年来,美联储在另外两人的掌控之下越来越远离传统,尽管二者各自持不同立场。一位是威廉·米勒,以对控制通货膨胀过于自鸣得意和对卡特政府过于唯唯诺诺的形象而著称,他是一名企业主管,但似乎并不能完全理解美联储权力的微妙;另一位是亚瑟·伯恩斯,保守主义经济学家,曾在尼克松和福特内阁时期出任美联储主席,人们对他的评价与威廉·米勒完全相反,伯恩斯自恃深谙美联储运行规则而刚愎自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威逼并操控委员会其他委员和经济专家,并且为了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中赢得选票,竟故意标错货币数字。

曾担任企业执行总裁的米勒对美联储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提出的口头草案极没有耐心,而后者推崇的“学院气氛”倡导的是对每一个观点予以尊重。米勒习惯的是处理事情,对于别人冗长的演讲感到十分疲倦,他曾在开会时使用煮蛋定时器,试图将委员的演讲限制在3分钟以内,却没有成功。在他召开的第一届委员大会上,这位新上任的主席竟在会议室的椭圆会议桌上放置一个小小的指示牌:“请勿吸烟。”可其他委员并不买账,他们一边盯着指示牌,一边点燃手里的香烟。“米勒曾是一名CEO,他希望别人能够听从他的指示,”委员菲利普·科德韦尔(Philip Coldwell)说道,“指示牌被摆在那里。可我们继续吸烟。”

从一个更实质的层面来看,米勒被认为对通货膨胀前景过于乐观,他也似乎并不理解笼罩在美联储主席周围的特殊权威光环意味着什么。在其就任初期,当委员会提出应调高贴现窗口利率时,米勒却投出反对票,但最终结果仍是以4∶3宣告失败。同事们曾委婉地建议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投票,但米勒仍然坚守初衷。这个消息在第二天就轰动美国金融市场,因为这位新任主席一向以软弱示人,他在投票时总是会偏向多数人,即使有时并非他心甘情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