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华尔街打了总统一个巴掌(3)

精神上的痛苦是抽象的,但美国政治不满的源泉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人们在加油站里排队等待购买每加仑1.25美元汽油的愤怒,是超市货架上各种商品价格的持续飞涨,是每周物价的浮动和居高不下。1979年春,伊朗革命军暴动,导致伊朗原油生产停滞,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趁机利用原油量减少这一契机抬高世界范围内汽油价格,致使当时油价较1973年至1974年贸易禁运期间上涨近4倍,比上年至同年初上涨1倍。而这次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冲击”的大事件则自动抬高了美国几乎所有超市每件商品的价格。

此外,糟糕的时机也给这场新近发生的油价危机雪上加霜,当时美国通胀率已经开始非正常走高。1979年第一季度,CPI(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消费物价协调指数)已上涨11%。一年内,1美元仅能买到原本价值89美分的商品;一辆6000美元的汽车价格很快飙升至6600美元。工薪阶层需要将原有薪水提高10%才得以应付飞涨的物价。1979年第二季度,即4月至6月,随着欧佩克操控油价的上涨,美国通胀率更加恶化,涨幅达到14%。初夏,美国某些地区再次出现司机在加油站排队购油的现象,吉米·卡特的政治威信也下滑至危险的最低点。7月,各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四分之一的选民认可其在总统任期内的表现。

卡特和他的政府顾问希望能够凭借这次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加上之后一系列迅速果敢的挽救行动让局势出现转机。他的演讲用词可谓大胆;如果换做别的政治领导人,在这样的危机面前,或许会将这场经济困境归咎于他人,轻易地将矛盾转嫁给那些公认的“恶棍”,例如欧佩克当中的某些成员国,或是那些跨国石油公司,从而成功地转移美国民众的怨愤。但这种“分化政治”和“我们VS他们”的政治技巧并不是卡特的风格。相反,他请求美国民众检讨的是自己,就像他自己的自我批评一样。这次演讲内容中包含六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计划,旨在克服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令大多数美国民众记忆犹新的仍是其对美国物质主义评价的核心理念:在一个崇尚努力工作、家庭稳固、亲密社区和上帝信仰的国家,我们当中太多人如今越来越崇拜自我放纵和过度消费。人们对身份的认知已经不再依靠行为,而是对财产的拥有。但我们却发现,拥有和消费并不能满足我们对人生意义的向往,堆积如山的物质财富并不能填满我们因缺乏信心和生活目标而产生的空虚感。

这位总统号召全美国人民培养牺牲奉献的精神,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重建。他让听众配合他进行自我否定,摒弃民众对物质享乐的过度追求。卡特的演讲甚至没有提及美联储及其对美国货币的管理,表示只有华盛顿对利率和信贷扩张的控制才能最终影响物价和私人经济行为的步调。这种严厉信息的表达出自一位占绝对议席且前程似锦的执政党——民主党总统之口听起来尤其令人觉得奇怪,媒体迅速不无讥讽地将其称作是一次“委靡演讲”,虽然卡特本人从未用到过这个词。

然而卡特阴沉忧郁的布道却首先得到了民众温和的认可。从民众的反应来看,这是卡特在总统任期内最为成功的一次演讲。当时的美国人的确致力于追求个人生活的富裕,但他们仍能静心聆听有关精神世界的布道。从建国伊始,美国人就深受清教布道者冗长悲叹的影响,他们不断警告美国人道德缺失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号召美国人重拾旧的价值观。于是此时此刻吉米·卡特对全美国人民的“诊断”迅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