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82年6月9日,黎巴嫩东部的贝卡谷地(Beqaa Valley)上空发生了喷气式飞机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战争中,以色列战机摧毁了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全部19个防空炮兵连,并击落了82架叙利亚战机,而以色列仅损失一架飞机,这就是著名的黎巴嫩战争。以色列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勒韦尔德(Martin Van Creveld)说:“这简直是一场活靶射击比赛。”叙利亚凭借的是苏联战机、防空炮和雷达系统,而以色列手中的武器则主要是美国和以色列战机及配套装备。
在那场空战中担任以色列空军指挥的戴维·艾维(David Ivry)说,叙利亚空军“集西方军事技术于一身”却遭遇惨败,这对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艾维曾是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现为美国飞机制造巨头波音公司以色列分公司的总裁。他说,叙利亚及以色列其他对手“失去了对他们能在大规模战争中战胜以色列的幻想”。叙利亚收敛起野心,大幅缩小目标,只要能控制戈兰高地上被以色列占领的区域即可。贝卡谷地空战之后,该区域没有任何一国的空军能在公开战争中与以色列相抗衡。既然击败以色列武装力量无望,以色列敌国便把重心转移到增强武器装备上,他们大力储备能够对城市实施打击的陆射导弹和火箭。
艾维说,从更大范围来看,西方军事技术大张旗鼓,不足10年就让苏联走到末路。包括从1985年起担任苏联领导人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在内的苏联官员日益意识到,苏联及其附属国在对抗西方敌人的传统战争中处于极大的技术弱势。随后的改革也未能扭转苏联在经济和技术上的颓势。防务技术不仅决定着哪些冲突会变成血腥战争以及谁能成为胜利者,而且还能重新塑造世界政治。
本书是《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周刊发表的有关新兴战争和情报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的文章合辑。这些文章所探讨的技术范围很广,从激光枪到可用作武器的蠕虫电脑病毒,从液体防弹衣到情报分析软件。章节的分类依据的是文章的主题,而非发表的时间顺序。全书共分为五大章:“陆战和海战”“空战和太空战”“电脑因素”“情报与间谍”以及“未来之路”。每章开始都会有简短的引言。
这些精选的文章有的略微经过编辑,它们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电子时代的战争与和平状况。事实证明,从技术层面对事物进行考察能让众多见解变得明朗化。比如,新式防务和情报技术让发动战争变得较为容易,但规模却通常没有20世纪那些可怕的大战那么大。
美国加州蒙特利海军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武器装备信息化博士项目负责人约翰·阿尔奎拉(John Arquilla)说,冷战时期的核武竞赛使得战争变得日益不可想象。相反的是,今天在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展开的军备竞赛正使战争变得越来越能够想象。像美国“死神”无人机(Reaper)这样的远程控制无人机使发动袭击变得轻而易举,同时又不会产生向外国派遣地面部队所面临的军事和政治风险。阿尔奎拉曾担任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时期的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Ronald Rumsfeld)的顾问,他是武器装备远程控制化和自动化的忠实倡导者。即便如此,他还是提醒人们要小心谨慎。机器人技术带来了“很大的诱惑”,在发动袭击的同时无需承担地面攻势或空中打击面临的风险。抵制不住这种诱惑就可能引发不明智的战争。
但科技同样能使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减少。击败使用传统技术的作战部队可能会使很大一部分士兵丧生,美国内战中的大屠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证明了这一点。随着作战部队的现代化,很多时候打赢战争所致的死亡人数也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