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永远伤在童年》第1章 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14

普通事物也可以成为让人上瘾的东西。金钱是最常见的“物”癖对象。任何东西都可能让人着魔,成为情绪改变之源。

大多数瘾癖,不管有什么遗传因素,其核心都是受伤的内在小孩一直处于饥渴状态,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跟一个瘾君子待上一小段时间,就不难看出他们身上的这些特质。

思想畸形

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小孩称为“认知怪客”,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年人不同。 小孩喜欢把事情绝对化,这种孩童思考的特质,表现为“全都是或全都不是”的极端判断。如果你不爱我,那就是讨厌我,没有中间的可能性。如果父亲抛弃我,那所有男人都会抛弃我。

小孩是不按逻辑出牌的。这一点表现在人们所说的“情感推理”中:我感觉是这样的,所以事情必须就是这样;如果我感到内疚,那我一定是个可恶的人。

小孩需要健康的榜样,这样才能学会把思想与情绪区分开来,从而去思考这些感受,并去感受这些思考。

小孩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切事物都被个人化。如果爸爸没时间理我,那一定是我不对,是我有问题。小孩以这种方式来理解大多数受虐情况。自我中心是童年期很自然的一种状态,并不预示着道德上的自私。是小孩还不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看法而已。

在成长过程中,当孩子的依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成年以后的他就会受到内在小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我发现,很多成年人常常用这种受到影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绝对地说“美国好”或“美国不好”就是一个例子。

我认识几个因为思考问题时带着情绪而出现严重经济问题的人。他们认为,想要某种东西就是买这种东西的充分理由。孩子如果不能把思考和情绪区分开来,成年后就会把思考当成逃避痛苦情绪的方式。思想畸形的两种常见模式就是普遍化和细节化。普遍化本身并不是一种畸形的思维方式。所有抽象科学都要求我们懂得如何从特殊上升到普遍,如何抽象地思考。只有当普遍化割裂我们与自身的情感时,它才变得畸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