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永远伤在童年》第1章 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13

就跟出自酗酒家庭的其他子女一样,我也有情感上的背弃感。对孩子来说,被抛弃就是死路一条。为了满足最基本的两个生存需求(父母很好,我也很重要),我让自己成为母亲情感上的丈夫,还当起了弟弟的家长。只有这样帮助别人,我才觉得自己还不错。别人告诉我,而我也相信,爸爸是爱我的,只是他实在没有能力表现出来,而妈妈则是完美的人。这一切掩藏了我自觉不配得到父母关爱的感觉,即有害的羞耻感。强迫症和瘾癖行为的核心是由选择性获取的感觉、压抑的情感以及虚假的想法组成的。这样的核心成了一个过滤器,我生命中一切新的经验都经过了它的过滤。最开始的那个孩子不断地调整适应,使我撑过了童年期。但是对于成年后的生存问题,这个过滤器却不怎么管用了。到了三十岁,在我酗酒接近十七年时,我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一旦明白强迫症和瘾癖行为的核心是受伤的内在小孩,我们就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瘾癖行为。因生命受到伤害而造成的病态心理转变,就是癖瘾行为。酒精、毒品以及各种食物,都含有可能造成心理转变的化学潜能。许多其他东西也能改变情感,造成心理转变,这里我想谈谈活动瘾、认知瘾、情感瘾,以及迷恋事物的瘾癖。

能使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活动包括:工作、购物、赌博、性以及宗教仪式。事实上,任何活动都能被用来改变情感。活动能转移人的注意力,随之造成情感的改变。

认知瘾是一种逃避情感的有力方式。我是大学教授,在过去的很多年的时间里,我都是活在自以为是的理性里。思考是逃避情感的一种方法。所有的瘾癖都含有这一元素,即所谓的偏执。

情感本身也能让人上瘾。在过去的很多年的时间里,我都容易发怒。愤怒能掩盖我的痛苦和羞耻,发怒让我感到自己强壮彪悍、牛气冲天,而不是脆弱无能。

大概每个人都认识一两个有恐惧癖的人。这种人喜欢大惊小怪,把什么事都想得很糟。他们成天担惊受怕,逼得人想发疯。

有的人有悲伤癖或忧郁癖,成天沉浸在悲哀或愁苦中。他们好像不是心里带着忧郁,而是自身就是忧郁。对一个有忧郁癖的人来说,忧郁已经成为一种存在状态。

我最怕的是那种有喜悦癖的人。他们都是些被迫表现得笑容可掬、欢欣鼓舞的好孩子,他们的笑容就好像是冻结在脸上似的。有喜悦癖的人从来不会把事情往不好的方面想。就算是在告诉你他们的母亲去世了这种噩耗时,他们也是面带微笑的!真叫人毛骨悚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