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催眠暗示(1)

5.无处不在的催眠暗示

催眠暗示不仅离我们很近,甚至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我们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催眠暗示。无论是百货公司周年庆的流血对折宣传,或是电视购物频道中的果菜汁机“真好用”,其实说穿了它们既是行销也是催眠。你到超市买牛奶,率先想到的牌子是什么?此时我们在被广告催眠。甚至努力向你推销产品的推销员,也是在对你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而人们也往往在一番鼓吹之后经不起诱惑,一时冲动买下了商品,事后却后悔不迭。大家熟悉的电话转账退税、中奖,还是神棍骗财骗色,它们都是行骗,更是一种催眠,而且他们都很会催眠!孩子周一去学校什么心情?此时他的心情好坏是在被老师家长和自己催眠。参加面试和答辩,你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其实你在紧张,此时你在自我催眠。各业的领导者,如政治家、影视歌星等公众人物等都具有群众魅力,这种魅力的呈现,本身就具有大众催眠的效果。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事实说明,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心理学界对心理暗示研究最多的专业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简称NLP),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情绪,对心理形成暗示,达到改造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效果。它和它的前身催眠术,它们的内核都是“心理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的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它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暗示方法正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障碍,特别是儿童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因为儿童天生好奇,想象力丰富,有能力接受多元价值观念,改变固有观念,不像成人那么有偏见。专家认为,用心理暗示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孩子的学习障碍、自卑问题。另外,对治疗像吸手指、咬指甲、尿床等问题,以及牙痛、手术前的焦虑、肥胖、焦虑等问题都有显著疗效。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受暗示呢?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与神经类型是不同的,对暗示的感受程度和结果也就不相同。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想象力丰富;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移;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人从气质上来分,有胆液质、神经质、多血质和黏液质四种,大多数人又同时具备这四种气质类型中的几种类型。胆液质型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而黏液质型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大多数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年人和儿童比青年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语言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作用。易受暗示的程度,也没有好坏之分。过分不易受暗示的人,不利于学习,对心理督导和治疗的反应也很差;过分容易受暗示的人,也可能是某些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