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酋长和黑酋长各自都很开心,人生有了新的追求,生活更加丰富起来。然而,好日子没有维持多久,黑酋长突然发现,附近的海域出现一批批死鱼,海水似乎也开始浑浊起来。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鱼的总量也不够去换足够的熊掌。黑酋长愁得头发也白了,儿子见他夜不能寐,于是和同伴们头脑风暴,最终想出一个点子:用刻上名字的贝壳去交换熊掌。一枚刻有酋长名字的贝壳代表一条小鱼,100只这样的贝壳便可换来2只熊掌。白酋长可以先收着,今后等海水清洁了,鱼的数量又开始增长了,白酋长随时可以用这些贝壳来交换海鱼。
白酋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虽然暂时吃不到那么多新鲜的海鱼了,但是他可以用部分贝壳去换另一个部落的龙虾,这样龙虾酋长随时可以用贝壳去换黑酋长的海鱼。大家一致同意,10枚贝壳换1只龙虾。这样一来,大家可以吃到的美味更丰富了。两个部落之间的美食联谊扩展到了三个部落。自从有了这种刻有名字的贝壳之后,三个部落之间的食物交换更为自由,熊掌吃腻了的黑酋长则可以直接去用贝壳买些龙虾换换口味,不必要先用鱼去换熊掌,再用熊掌去换龙虾。
这是理解货币来源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按照大家学过的教科书里的定义,“币”是用于现在或未来市场做交换的价值符号,那么“货币”就是以货物作为币,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鱼和熊掌就被当做是一种货币来使用,而刻有酋长名字的贝壳则是货币的另一种形式,更接近于纸币的功能;而今天的纸币就是以纸作为币,它本身不具有价值。
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这一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实物货币之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退出货币历史舞台,根本原因在于实物货币具有难以消除的缺陷。它们或体积笨重、不便携带;或质地不匀、难以分割;或容易腐烂、不易储存;或大小不一,难于比较。请读者想象一下,以牛作为货币的景象吧。随着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实物货币被金属货币所替代也就不足为奇。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随着金属矿藏的发现和开采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货币开始广泛被使用。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另外,金属货币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状流通的,每次交易时要称其重量估其成色,这时的货币称作称量货币。称量货币在交易中很不方便,难以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第三次大分工——商人阶层的出现,一些信誉好的商人就在货币金属块上打上印记,标明其重量和成色,进行流通,于是出现了最初的铸币,即私人铸币。后来,国家开始管理货币和铸造货币,于是经国家证明的、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铸成一定形状的国家铸币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