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呐喊》第二章 抱负(9)

他以前经常看到同班同学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由父母神气地突突突送进校园。在印度的贫富等级上,他连比摩托车差的那两种交通工具——自行车和塑料凉鞋都没有。直到九年级时他才有鞋穿。“看到别人穿着价格昂贵的鞋子、袜子或拖鞋,我经常会非常愤怒,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他说,“为什么我没有这些东西?为什么只有我没有这些东西?那一刻我决心要挣很多钱,我要自己摆脱贫困。我认为贫穷是一种病。”

这不是印度原来的正统看法。对于拉文德拉来说,世界不是假象,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尽职尽责并且满足于上天赐予的一切,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只是相信我们都是平等的人类,那我们为什么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认可、荣誉和尊重上存在不同?我每一次都相信,如果有个人能取得很大的成就、能表现得越来越好,直到最好,那就是我。”

“大部分印度人并不这么认为。”我插话说。

“他们不这么认为,”他说,“他们只是得过且过:我们现在想要的都有了,安分点儿吧。但是不知道是为什么,从一开始我就对自己的贫穷充满了愤怒。我的下一代不会再过这种日子,我就是这么下的决心。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要做好人,我也要做富人!”

在拉文德拉八年级时,村里的学校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这是拉文德拉第一次登台,他站在台上,面对台下坐着的几百名观众讲了5 分钟,观众们报以三次鼓掌。那天晚上他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过去从未发现的力量:沟通,鼓舞,道出别人的心声。而且由于缺钱,他一直渴望金钱,现在头一次尝到受人尊敬的滋味,尝到在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中鹤立鸡群的滋味。“我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是个特殊人物。”他说。

他的演讲内容是电视对社会的影响,他为此得了奖,当时他家刚买了一台新电视,这对于拉文德拉自身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希曼、蜘蛛侠和蝙蝠侠,这些电视节目中间还虔诚地夹杂着《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印度教经典。我的父母是移民到美国的印度人,他们认为电视对我们的心灵和印度价值观继续传播有害无益,所以几乎不让我们看电视。但是在拉文德拉的世界中,在印度小城镇的内心深处,人们对电视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即使在父母眼里,电视也是一股解放的力量。

“电视可以高保真地播放所有东西。”拉文德拉说,“它代表最高水平的观点,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最高水平的,所以肯定会给你动力。在电视上,你能看到世界级标准的东西。如果你在《发现》节目中看到某个人捕捉巨蟒,你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善于捕捉蟒蛇的能手。在电视上我们从没看到痛苦挣扎着的人们或类似的东西,我们看到的都是自我实现的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