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呐喊》第一章 梦想(19)

在印度,一个令人不解的普遍现象是工人找不到工作,雇主又招不到工人。我给经商的朋友们发了电子邮件,问他们是否需要人手。我收到了几条回复,于是迪帕克很快在一家时尚家居装饰店上班了。我很久没见过他了,后来又在一起吃饭时,距离我们第一次相遇已经有一年时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在咖啡馆,他伸开胳膊大方地搭在旁边的椅子上,懒懒地靠在座位上。他似乎太过自信,但积极向上。那时在火车上对我的敬重和服从,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他已经存了几千卢比,这个数字比很多印度人的储蓄都多。他自学了英语口语,并且坚持用他正在学习的新语言回答我用印地语提的问题。他说他已经找了个女朋友,并吹嘘她正就读的学校是孟买最好的大学之一,她父亲是个商人,在孟买一条豪华的大道上有一栋房子(但我有些怀疑,因为他没能让她出来见面,虽然我要求了好几次)。迪帕克有自己的计划:他要去提高英语水平,找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那个女孩现在可能会因为爱上他而脸红,但迪帕克知道必须更强大才能配得上她。

我很为他骄傲。他身上似乎集中体现了现在席卷印度的希望感。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我去他上班的商店买东西。头几次去我没看到他,这次就向经理打听他的情况。经理把我拉到一边,小心翼翼地权衡着自己的措辞,告诉我迪帕克因为盗窃被解雇了。他从商店拿了一些开瓶器藏在附近,被一个经理发现了。他们警告了他,但是他故伎重演,于是他被开除了。

事后看来,直到此时迪帕克的故事才能代表新印度的全貌,直到此时它才涵盖了全方位的现实。这里面有抱负、自信和天大的发展机会,过犹不及的趋势,自我完善的信念,不讲背景、孑然一身的观念,流向令人困惑的大都市,那些城市里的该死的希望,日益萎缩的家庭和新的漂泊不定的生活,为爱而爱、反抗和打破界限……而在进一步的梦想当中,没有东西对那些梦想进行约束,没有人、礼节和信仰来限制迪帕克,让他扪心自问这样做到底是否值得。过去我对印度的印象都是在心中描摹出来的,现在我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中的国家。它是一片兴旺喧嚣的土地,让人更容易憧憬未来而不是怀念过去,充满希望、极度渴望,明智、天真、跃跃欲试,充满了梦想。正是我和印度人以及他们梦想的碰撞,让我心目中的老印度渐渐成了一个想象中的国度。

从匆匆看到和仅仅听说的故事片段中,我勾画出整个国家。我吸收了所有简单的事实:印度人头脑简单,印度人懂得牺牲,印度人听老人的话,整个国家就像《伊索寓言》中描述的那样。但是这些常见看法根植的土地正在变化。回想起来,我部分地相信这个看法,是因为我需要相信它们,需要某些宏大叙事来证明我家族历史的变迁。

这些看法很容易扭曲,就像我在登上普斯帕克列车前的几小时内触景生情所想到的那样。我去那里看我母亲的外祖父母居住过的房子,它位于勒克瑙。我查到它的地址,想去看看这个一直萦绕在我记忆中的壮丽辉煌的地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