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教练:不要太高估实在的东西,也千万不要忽略“虚”的内容。虚实结合,引领团队达到不同的高度,才是团队真正需要的。
销售经理最容易忽视“务虚”的重要性,一听类似“战略”这样的词汇就头晕,认为只有预算、指标、市场、产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务实。当一个人的头脑里塞满了这些“实在货”时,留下的空间就少了,想象力就弱了,也就危险了。
我每天都与一线客户和销售人打交道,发现很多销售经理最容易走进“物化”的世界。有句东北话最适合描述这个实在的心境:别扯那些个没用的。那么,什么是有用的、实在的?钱!能不能加点?指标!能不能少点?市场!能不能多圈点?赞助名额!能不能再加几个?再有,名额可以少点,能不能换点费用?能不能加钱不加人?“不谈事业,谈工作!”“不谈发展,谈加薪!”
会议上,当你大讲新礼品、新资料的使用方法时,那些业绩不错的资深老代表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给什么礼品,关键还是钱。 ”“给钱不合规?人家不都给吗?”你当初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在这样的氛围当中,装点你门面的那点儿遮羞布也就干脆被扯了下来,彻底“和群众打成了一片”。当销售经理彻底和“群众打成一片”时,角色的力量也就所剩无几了。
有些销售经理发现,很难用那些“虚”的话题来触动团队的情感,所以干脆“做回自己”,放弃在那些话题上浪费时间。你可以假想一下,把你心目中最神奇、最厉害的管理者放在销售经理的位置上,他的表现和你会有差别吗?这个差别最可能体现在什么地方?
多年前,有两个非常积极进取的地区经理甲和乙,向同一个大区经理汇报。他们都想获得提升。甲的办法是取上司而代之,因为这样更直接更容易;乙的办法是取道市场营销,绕道而行。甲和乙都拼命做业绩,因为这是获得提升的本钱。甲的意图明显,与上司发生了激烈的对抗,最后,因为大区经理的财务问题意外胜出;乙呢,业绩不错,业余时间加强了英语和营销方面的学习,在会议和平时的沟通中逐渐获得了营销总监的注意,在大区经理出局的当口,乙被调到市场部任产品经理。
掌握“实权”的甲雷厉风行,在大区经理的位子上不断突破,业绩提升很快,后来被提升为全国销售经理。而乙在当时公认为“务虚”的营销部门,全面接触了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了从对销售与营销的“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竟成了管理好几个全国销售经理的老板。
甲与乙,务实务虚,一目了然。公平与否,看谁在判断;务实务虚,孰强孰劣,不要忙着下结论,假以时日,高下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