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选择了承包制(2)

马国川:在多年的国企改革中,因为试图绕开产权这个核心命题,无数企业家沉沙折戟。

厉以宁:想绕过去,但是绕不过去的。当时全国对企业改革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以杨培新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第二种,是主张企业应该向股份制发展,从承包制走向股份制;第三种,主张实行租赁制;第四种,主张实行资产经营。我是第二种观点的代表。

马国川:杨培新有一个绰号就是“杨承包”,他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他公开喊:承包制万岁!直到1991年,他还说:承包制是企业发达必由之路。

厉以宁:承包制不解决问题,它不动产权,怎么解决问题?事实一再说明,解决不了问题。承包制改革对激活国有企业仍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且,与如日初升朝气蓬勃的民营经济相比刚好形成反差,国有企业每况愈下。到1990年,不仅没把企业利润包上去,反而在全面承包下,把盈亏成了“三三制”,以前国企80%盈利,亏损只有20%,但承包制后,变成了1/3盈利,1/3亏损,1/3虚盈实亏,即2/3没利润可包了。承包制不解决问题,股份制不让搞,就回到价格改革。

马国川:1988年5月,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要不怕风险,用5年左右时间解决物价、工资问题。

厉以宁:当时中央已经决心进行价格改革。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接见了5个经济学家,有我、吴敬琏、王珏、张卓元、吴树青。我预见到可能要发生通货膨胀的后果,在会上提出防止人们提取存款的五项措施:提高利率、发行国营企业股票、卖掉小企业、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发行黄金保值储蓄券。此外,还可以把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造为股份银行,有计划放开小城镇户口。

马国川:这些措施大部分没有得到采纳。

厉以宁:没有。1988年就放价格,还没放就乱了,抢购了,所以暂停了,就开始治理整顿。1989年又提,准备又讨论,赞成股份制的人就多了,谁想到又碰到了一个政治风波,又停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