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蒙马特高地:另类的繁华(1)

从巴黎地图上可以看到,蒙马特(Montmartre)像是“凸”字上面多出来的部分。蒙马特高地的蓬勃发展,从它还不属于巴黎市的那段时间开始。19世纪,城里轰鸣的工厂对乡下人来说是巨大的诱惑,能给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但是作为劳力,他们的工资根本不能应付城市的消费水平。蒙马特是这些低收入人群较理想的聚居地。我们从巴黎中心区向北走,进入蒙马特的第一个标志是皮伽勒广场(Place Pigalle)。不要把广场想象得很大,巴黎以广场命名的地方一般都很小,比较小的可能站二三十人就显得拥挤了,但会有喷泉或花圃作为标志。当年这里有个收费站,旁边的围墙把蒙马特围在巴黎之外。蒙马特以前一直以种植葡萄为主,葡萄酒很便宜,但想把酒卖到巴黎,就要在这里交税。混杂的工人居住在蒙马特,就滋长了各种生活需求,要吃要穿要消遣。所以这里最初形成了适于下层人口味的娱乐活动:直露的歌舞表演和性交易。无拘束的狂欢也吸引了住在城里的人们,尤其是艺术家。那时艺术品还不能直接变成钱。除了官方认可的学院派艺术家,从各地流浪到巴黎的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很穷,他们只能住廉价的房子。蒙马特的灯红酒绿很适合一些艺术家的品味,刺激他们挑战传统艺术,过自由放荡的生活,创造新的艺术潮流。雷诺阿、毕加索、莫迪里阿尼、图卢兹-劳特雷克等等由此变成巴黎艺术的招牌。现在,这里的商家努力从各种旧事遗存中寻找商业灵感,蒙马特的传统意味着更多商机。而游客跑到这里来,也是为了亲自体会另类的繁华。双方一拍即合,蒙马特成了巴黎商业气息最浓重的地区。

皮伽勒广场向西不远,是著名的红磨坊舞厅(Moulin Rouge)。这一整条街有很多表演舞厅、咖啡馆剧场、小酒馆以及搞不清干什么的场所,红磨坊只是其中最知名最大型,也许最昂贵的。巴黎一家私人性博物馆(Musée  de  L’?rotisme)也在这里,营业时间比其他博物馆都晚。白天广场附近的街道相对平静,天一擦黑,灯光开始闪烁,一种暧昧的气氛就弥漫开来。我们到达巴黎时,就被告诫轻易不要到这个纸醉金迷的区域来。其实对一般的游客,蒙马特像巴黎的其他地方一样安全。看管好贵重物品,通常也不会有人滋扰你。除非你好奇心过强,或者蠢蠢欲动非要干点什么。男性游客通常一定会去红磨坊舞厅。中国人常称之为“见见世面”。

白天,最好是周末去蒙马特,踏着石板路往山上走。皮伽勒广场附近的每条路都通向山上。有些街很繁华,纪念品店一家挨着一家。有些小街很静,两旁有精心装点的房子,还有长长的阶梯。建议来去走不同的路线,体会不同的街区风格。

高地上有三个气氛迥然不同的地方,都值得一去。先是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巴黎的大蛋糕”。往山上走,人越来越多,你就会有预感。峰回路转,白色的大教堂就在前方。如果天气晴朗,最好太阳落山前赶到教堂。那里是俯瞰整个巴黎的好地方,人们都会坐在台阶上或站在平台上眺望。这座教堂建于普法战争失败后。蒙马特其实不适合大兴土木。山丘的地下有很多开采石膏和石灰岩的坑道,从罗马帝国时代起,人们就在这里开采了。但是天主教徒决心建大教堂,献给耶稣的圣心。为此,这里挖了83口深井,深达45米,在其中填满石材,还建了地下拱道加固地下层。整座教堂都采用白色的石料,到现在才刚建成100多年,还没被岁月做旧,精致优雅,像新鲜的蛋糕一样可爱 。你还可以登上钟塔四望,全巴黎的屋顶笼罩在阳光和蓝天下,像一个梦境。这里的钟据说是世界最大的,当年被28匹马拉上山。美景的背后是前人无数的血汗。你会觉得此时此刻,能站在巴黎这个美丽城市之巅是多么幸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