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天空下》荣军院:“退伍皇帝”安葬所(1)

荣军院(Les Invalide)华美的金顶兀立在巴黎左岸以西的地区。顶端刺向天空的十字架,表明它的用途是教堂。但比起像王冠一样灿烂耀眼的圆顶,十字架显得有些纤细,容易被忽略。和东边不远处古朴的先贤祠穹顶相比,它更显张扬和霸气,前来参观的人也更像是来膜拜。荣军院有巴黎最豪华的陵寝,安葬着曾在法国甚至欧洲最骄狂最不可一世的人:拿破仑·波拿巴(手册42页)。

这个横扫欧罗巴、蔑视一切的狂徒即便是安眠了,也要掀起争执。从他的第一帝国崩塌开始,法国就陷入战败、混乱和分裂。七月革命后上台的路易-菲利普急于显示法国在他的治理下走向统一,需要一个事件,一个象征。他想起了已经过世10年的拿破仑。被放逐的皇帝代表了法国昔日的荣光,当然还有民族的利益和意志。他的遗体如同圣人的遗骨,不能永远躺在遥远的圣海伦岛(又译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上。路易-菲利普希望以最高礼节、最高费用、最高棺椁形式安葬拿破仑。这引起了极大争议,但最终国王的威名扫除了反对和质疑。整个地下墓室的气派将震慑每个前来朝拜的人。

184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熟悉的年代,近代史从此开端),皇帝的骨灰被迎回法国本土,1861年安葬于荣军院穹顶下的六层棺椁之中。受命担任陵寝设计的是来自意大利艺术世家的建筑师维斯康蒂(Louis Visconti)。参观者从大厅向下望去,可以看到这具棕紫色墓棺深卧在底层中央。当时有80个设计方案竞标,最终选中的,是这个以紫色砂矿石石英雕凿的方案,因为它的颜色让人联想到斑岩质地,传统上那是皇帝使用的材质。里面的棺木分别是钢铁、红木、两层铅、黑檀和橡木。从楼梯下来是深绿色的大理石墓门,两个面容愁苦的老者雕像手捧象征权力的宝剑、皇冠和权球分立两旁。门楣上是皇帝的遗愿:“我愿安息在塞纳河边,在我爱的法国人民当中。”墓棺被圆形环廊围绕,12尊胜利女神雕像垂目肃立。环绕墓棺的地砖上写着拿破仑一生中重要战役的名称:既有给他带来荣光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也有令人懊恼沮丧的莫斯科战役。陵墓内还安葬着拿破仑的两个兄弟和他最忠实的两个元帅:曾为西班牙国王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曾为威斯特伐里亚国王的热罗姆·波拿巴(Jér?me Bonaparte)和迪罗克将军(General Duroc)、贝特朗将军(General Bertrand)。在迪罗克战死后,贝特朗接替他成为帝国大元帅(Grand Marshal of the Palace)随同皇帝一起流亡在圣海伦岛。他们的棺木都是精致庄重的大理石杰作。在身着金色蜜蜂皇袍的拿破仑一世雕像脚下,是他的儿子、可怜的拿破仑二世。他是拿破仑和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斯(Maria Louise)的孩子艾格隆·波拿巴(Aiglon Bonaparte)。拿破仑第二次被流放后,艾格隆被隔离在奥地利宫廷中,称雷希施塔特公爵(Duck of Reichstadt),21岁夭亡。1940年,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这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