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

哈佛经济学家提醒叶利钦:时间紧迫,任何延误都会增加改革的难度,在苏共卷土重来之前必须完成转型。而唯有在新体制下建立新兴的商业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层,才有可能阻止苏共卷土重来。目前,国有化企业经济依然普遍存在,这更容易使苏共东山再起。

俄罗斯改革者们普遍认为:快速改革将会造成短期的剧痛,但着眼于长远利益,还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从本质上讲,俄罗斯的改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私有化速度最快的改革。叶利钦采取了自由化原则,想方设法实施私有化。他坚决反对将国有财产出售给外国商人,但是资金雄厚、有能力购买政府廉价抛售的大型产业的本土投资者却又寥寥无几。

1992年年末,在盖达尔和丘拜斯策划,叶利钦开始首次尝试私有化运动,打算将俄罗斯国有企业分配给人民。每个公民都可得到一张价值1万卢布(约合60美元)的债券,这样,每个人都能够持有国家经济的小部分股份。这确实是一项大胆的举措,持有股票的中产阶级一夜生成。但是,此次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在于,像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洞察内情的富豪深知,债券就是打开未来无穷宝藏的神秘钥匙。因此,他们以不公正的价格购买了普通俄罗斯人手中的数百万张债券。最终,甚至连数学运算都变得相当不合逻辑:拥有1.5亿人口的俄罗斯,发行了近1.5亿卢布的代金券……也就是说,从表面看来,俄罗斯经济的大部分价值基本上约为90亿美元,财阀和寡头买断债券之举也就不足为奇了。

列昂尼德·尼夫兹林说霍多尔科夫斯基自童年时代起就梦想统帅工业帝国。很早的时候,他便开始涉猎美国资本家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的书籍,对其中的情节回味不已。现今,霍多尔科夫斯基抓住机遇,适时闯入银行业,但这只是实现梦想的途径而已,银行业本身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梅那切普银行购买了大量代金券,持有了不同行业的股份,如化工业、冶金业、玻璃制品、食品加工、纸浆和造纸业以及化肥、石油等。前苏联企业如同保守国家机密一样,从不公布盈亏状况,所以无法摸清其底细。所以,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他的合作伙伴是在冒险。人们谴责他们,说他们和其他寡头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大量国家财产。为此,梅那切普辩驳说,当时的产业买卖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他们购买的许多公司不是没有收益,就是濒临倒闭。考虑到这些因素,他们的收购价还是合理的。多年之后,谈及往事,霍多尔科夫斯基坚信自己是问心无愧的:

我依照当时的规则行事。当然,规则本应该更合理一些。那样,我们可以避免许多现存问题……但是,这就像有人在1994年廉价购得一处房产,而我们却对他说,瞧瞧现在的房价!这其中必定大有文章。若用如今的法律规范前时之事,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指控。昔日的法律制度完全混乱,可他们却试图借此罗织罪名。

多数俄罗斯人对寡头商人心怀仇恨,因为他们认为是金融寡头掠夺了人民的财产。尽管霍多尔科夫斯基声明,他并不在意这种看法,但面对自己多年的负面形象,他还是明显地感到有些不自在。后来,他竭力通过做一些社会和企业慈善事业,试图改变人们的看法:

是的,在回应这种质疑时,我想知道,在美国有多少人喜欢比尔·盖茨(世界巨富是否应为他们的致富之道遭受谴责?)。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考量。从宏观上讲,如果我们总是仇富,想把富人赶出国门,那么我们就永远也无法走出原始洞穴,创造现代文明、建设富裕社会都会变成一纸空谈。实际上,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富人的努力。微观而言,有些人总是较他人表现出更强烈的仇富情绪。显然,每次发起的反对寡头运动都会为苏共赢得更多的选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