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时相辅相成,有时互相干扰。一心谋求人气的国家会在应当使用武力的时候显得百般不情愿,而那些滥用权力、无视软实力的国家则会发现运用硬实力的道路上被人设置了重重障碍。没有任何国家愿意被操纵,哪怕被软实力操纵也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硬实力也能够制造出不可战胜的神话来吸引他人。1961 年,肯尼迪总统担心苏联在全球军备竞赛中占上风,因而不顾民意反对,进行了核试验。当时的肯尼迪“情愿牺牲一些美国的‘软’名声来换取更多像军事威望这样的硬通货”。有意思的是,2003 年伦敦和米兰大规模反战游行之后没几个月,这两个地方的时装秀上竟然安排了身穿美军特种兵制服的模特引爆气球的环节来制造噱头。对此,一名设计师这么解释:这些美国元素“仍然能给人最强有力的安全感”。
纵观历史,弱小国家常会联合起来制衡、削弱大国的威胁,但这种情况也有例外。有的时候,弱小的国家会经不住诱惑加入大国阵营,特别是在小国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或大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时,情况更是如此。况且如前所述,硬实力有时也能展现出富有魅力的软性一面。这就好像本·拉登在一盘录像带中所说,“当人们同时看见一匹强壮的马和一匹羸弱的马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喜欢强壮的那匹。”把这句话当个隐喻做一番引申则是,对于劣势一方,人们只会表示同情,而不会在其身上押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场战争的部分动机是基于硬实力的威慑作用。据报道,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初入白宫时曾经认为,美国“在世人眼里是一只纸老虎,是一个不会出拳的空壳巨人”,因此他决心扭转这种名声。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的胜利推动了旨在维护中东和平的奥斯陆进程,2003 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胜利极有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叙利亚和伊朗很可能因此受到威慑,而在未来放弃对恐怖分子的支持。以上这些都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硬实力因素。除此之外,发动伊拉克战争还有一部分动机与软实力相关。新保守主义者认为,美国可以运用自身的力量向伊拉克输出民主,并改变中东政治。这个目标一旦实现,战争就自然具备了合法性。正如新保守主义杂志《旗帜周刊》的编辑威廉·克里斯托尔和劳伦斯·卡普兰所说,“在良好的原则和崇高的理想方面占统治地位有什么错?”
围绕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争议中,部分是有关战争合法性的争执。即便无法实现军事力量的平衡(美国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些国家仍可以联合起来剥夺美国政策的合法性,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国的软实力。法国、俄罗斯和中国不满美国的军事单极地位,呼吁建立一个多极化世界。在查尔斯·克劳萨默看来,伊拉克战争“首次为法国提供了向美国的统治地位发起明确挑战的机会”。即便不和超级大国的军事力量发生正面对抗,小国也会设法抬高美国动用硬实力的代价,从而达到制止美国的目的。最终,它们没能阻止美国开战,但却在联合国安理会第二个决议的问题上剥夺了美国这一行动的合法性。这毫无疑问提高了美国的战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