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字当头无形变有形(4)

磁浮列车的建设方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8家投资方出资组建的有限公司,首条磁浮列车工程耗资近100亿元,资金筹措全部按市场化规律运作,没花政府一分钱,如何将“世界第一”的磁浮列车的经济效益挖掘出来,为股东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是市场化公司运行的重要原则。但是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在哪里呢?其实,开拓市场寻找新增长点的上海国拍对此早已在运筹帷幄之中。

2002年9月,在原上海市公证处资深公证员冯祖清女士的推介和牵线下,上海国拍的徐勉之和范干平就和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接上了头。他们对于上海国拍善于挖掘资源、发现价值并能够实现标的物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与做法非常认可,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几次磋谈,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最初提出在当时朱镕基总理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剪彩的首发列车上,做些金银车票、吉祥号码等纪念品拍卖。曾主持拍卖过“中华第一车”冠名权和车厢广告发布权的上海国拍,则建议拍卖“世界第一”的磁浮列车冠名权。这个方案得到了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的认可,当月就签订了委托合同。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秘密进行,等待着拍卖会的最后召开。但是,对于什么时候敲响拍卖槌,上海国拍召集各方连续开策划会讨论。首先,如果在磁浮工程完工前拍卖,大家没有感性认识,子虚乌有的东西能否取得成功,风险过大;其次,在首发列车运营当天拍卖,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两国领导和列车本身,拍卖会必然会受影响;最后所有人一致认为,磁浮列车的拍卖商机在两国总理坐了列车之后,届时全世界媒体都会报道上海磁浮列车,如此就增加了磁浮列车的含金量,乘机再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拍卖冠名权,无疑能够四两拨千斤撬动市场,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吴祥明拍板,磁浮列车冠名权拍卖的时间定在农历春节之后的3月5日,并对拍卖前的宣传、消息发布的范围,都作了详尽安排。一个“阳谋”就此形成。2003年元旦,“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磁浮列车在上海试运行”这条新闻,占据了世界各种媒介的头版头条。

东风已吹、万事俱备的上海国拍公司擂响战鼓,1月7日和委托方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公布上海磁浮列车2年冠名权将拍卖的消息,消息还称受买人同时还将得到与列车相关的广告发布等权利。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不少媒体几乎被打得措手不及。新华社上海分社随即用中英文发布了“磁浮列车拍卖冠名权”的新闻通稿;当晚,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插播了这一快讯消息,不到24小时,近百家媒体报道了该新闻,上海国拍拍卖磁浮列车冠名权的消息几乎覆盖全国。春节后的上班次日,上海国拍又向媒体公布,“拍卖时间定为3月5日下午2时,起拍价为800万元”。此消息再次吸引各界媒体的蜂拥报道,甚至远在欧洲的德国《世界日报》、《莱茵报》均撰文讨论这场磁浮列车的冠名权拍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