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是你,其实你不是你》网络人格(1)

这本书很可能是你在网上购买的,你甚至可能是在工作间隙了解了这本书,然后在网上下订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你是不应该在工作时间浏览购物网站的。但是经过多年的修炼,你早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在网上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你知道在办公室里花上半个小时来浏览新闻标题最终并不会对你一天的工作效率产生多大的影响。收到这本书后,你坐下来开始阅读它,很可能这时你眼睛的余光会发现浏览器窗口在闪动,提示你收件箱里有新邮件,或者你的iPhone会突然响起来告诉你手机里有新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引起你足够的兴趣,让你可以克服种种干扰成功地在几天内把它读完。那么这时,你很可能会决定在Twitter上向你的追随者发表一篇赞扬或批评这本书的微博,或在Facebook上发布你阅读这本书后的感想以供好友们观看。最后你可能会通过eBay(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平台)把这本书卖掉,或通过booksforsoldier.com(一个为美国军队运送书籍、DVD、游戏等物资的网上平台)把这本书捐掉。当然,前提是你买的是纸质书。

没有人会否认这个事实:这场虚拟世界的革命让传媒、信息、经济和社会的模式变得面目全非。当今我们几乎可以在网上处理每件事情,我们做得如此娴熟以致忘记了网络只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媒介。就算当我们不需要上网时(比如当我们集中注意力阅读一本纸质书的时候),新的时代标准也会要求我们身边的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中的浏览器保持在打开状态。互联网及其所带给我们的影响已经如此深刻而彻底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以致完全下线或无法连接网络会让我们觉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甚至感到浑身都不自在。

尽管我们都能看到虚拟世界带来的变化及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对于这一过程中它给我们心理上带来的变化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人甚至都不会去讨论互联网对我们的心理产生的影响,而只关注它在情感、社会和临床上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比如我们会分享自己网上的美妙或伤心的爱情故事;我们会称赞在由志同道合者组成的虚拟社区中得到的相互支持;不管你有多么奇怪的兴趣——哪怕你认为已经古怪到独一无二的境界——在网上你也一定可以找到许多拥有同样兴趣的人,你不得不惊叹网络将你们连接在一起的神奇能力;我们会激动地诉说自己在网络的帮助下怎样与一位已经多年失去联络的老友重逢,或是看到自己网上“好友”的数目飙升到成百上千时那种不可抑制的得意;我们在网上查询诸如注意力不集中症、抑郁症或厌食症等心理疾病,依据网上给出的症状进行自我诊断或相互诊断,并查看治疗方法;有些人毫无顾忌地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网上透露自己的信用卡信息,而另外一些人会就防止网上个人身份信息盗窃提出一些建议。这一点在我看来颇具讽刺意味。但是,在网络的时代,我们的“个人身份”到底是什么?这些个人身份信息的盗取难道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唯一威胁吗?有可能被盗走的个人信息难道仅仅是银行账户或信用卡后面那三位数的安全码吗?美国每年有1 000万人的个人信息不幸被盗,难道身份信息盗窃的受害者仅仅是他们吗?我敢肯定地说答案是否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当我们上网时某种力量就在窃取每个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身份,这个身份全世界10亿网民每个人都有,并且理应得到高度的重视和保护。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