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感应应用得以尝鲜。前不久,国内一家知名的支付提供商推出了一款叫作“摇一摇”的转账应用。用户只需要摇动手机就能感应到对方的网络虚拟账号,输入转账数额后即可进行实时小额转账。这一功能推翻了转账这一业务必须通过银行柜台、自动柜员机、网银或者手机银行实现的前提——而所有功能的技术基础,就在于智能手机中自带的物理感应元件支持并识别“摇动”这一动作。同样,想去网点的客户,用手机“摇一摇”也能找到距离最近的银行网点,和银行的客户经理面对面交流办理业务。
二维码应用异军突起。由于大部分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搭载了摄像头和通信组件,用移动设备识别二维码变成可能。在地铁和公交站里,你正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拍摄大幅广告上的商品二维码来购物——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信息(价格、名称、提供商等)通过二维码被手机的摄像头采集和识别,客户仅需要在手机上发出付款指令,即可完成自助购物。这种黑白点阵很快就将推广到各种移动金融业务场景。比如,当你需要向朋友汇一笔款项,他可以通过移动银行或者“支付宝”等其他第三方支付软件发起一个收款申请,这时他的手机上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图形。你只需要用自己的手机拍下这个图形,移动银行就自动帮你完成汇款,因为对方的账户、需要付款的金额以及其他涉及身份校验的信息都已经以特定的形式整合到了这个点阵图中。
整合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模块的移动设备也让地理位置应用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帮手。当你急需支取一笔现金,却找不到最近的银行网点时,不妨打开手机上的各类地理位置服务软件,当前位置周边1公里内的ATM机和银行网点顷刻便呈现在面前,并为你指示最短的到达路线——事实上,相当多的银行已经把这个功能整合到了自己的移动银行程序中。
还有如日中天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支付功能。搭载这种NFC模块的手机可以让你在地铁、公交车、便利店等大量小额快速支付场合省去烦恼的等候时间——“滴”的一声,扣款完成。
由此,消费和理财完全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在分散的地点进行。灵活和便捷让“指尖上的银行”产生了其他渠道不可比拟的魅力。
而这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
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2年12月底,手机网民达到4.2亿,年增长率为18.1%,超整体网民增幅。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69.3%提升到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