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也将退役。网络速度支持了个人终端的“瘦身”。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将存储在应用开发商的服务器上,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云端”。大部分的处理指令和数据都将通过网络传输,而高网速将让这一切感觉上去就像是在本地进行的处理。今天我们尝试使用的在线杀毒工具、在线输入法工具,以后将成为应用程序的常态。再往前设想一步,如果声控和触屏技术也发展得好,10 年后,我们看到的“家用电脑”将仅仅剩下一个显示屏幕,其中集成了声卡、显卡和无线网卡等极少的硬件设备。
纸质图书、图书馆和实体书店将集体萎缩。人们将非常习惯在网上检索文章和书籍,在移动便携设备上阅读文献和书籍。今天,家庭花500 元已经可以买到TB(万亿字节)级别的硬盘,这已经足以存放下两到三个北大图书馆馆藏书籍的文字部分。而10 年后的企业级存储将有多大呢?已经没有太多计算和推测的必要了。可以肯定的是,海量的云端存储确保我们想要的所有资讯,包括每一本书、每一个视频、每一首音乐都能被检索到,高速的网络保证了图文并茂的鸿篇巨制在几秒钟后便下载到本地。
当然,最显著的变化,可能是个人助理设备将大行其道。类似于今天苹果公司在iPhone 4S(苹果公司第五代手机)手机上推出的Siri(一项语音控制功能),各种得到海量存储和高速通信支持的拟人助理服务有望成为真正无所不知的“百事通”,并广泛进入各类设备和各种场所。10 年后的今天,当你系好安全带,对汽车中控台说出上海复兴路一个小酒吧的名字后,你的座驾将自动启动并带你前往目的地。你可能不会感受到,在这接近微秒级的时间里,中控台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先将采集到的声控指令传送到汽车厂商的后台数据库进行身份识别,在确认车主身份后,迅速调度导航软件和地图信息为你规划出最优的出行路线。由于高速通信技术和海量后台存储的支持,这一切“平滑”得就像你的座驾产生了人类般的思考和反应。
甚至有人激进地认为,1943 年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今后,除了水和实物,以及一个合适的居所用以维生,人类所需要的全部就只剩下互联网和手机了。当然,这不过是一种诙谐的调侃。但必须承认的是,“摩尔定律”已经成为主宰世界的另一股力量。在这股力量的作用下,我们将变得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
在看得到的三五年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将成为一个持续的热点。
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破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份公开研究报告显示,相比收音机和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仍有接近100%的增长空间。在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成熟并广泛商用之后,移动互联网或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要知道,全球有56 亿手机用户,已经使用智能手机的仅不足1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