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做改变世界的创业者”(2)

刘强东从刻录机上获得的高额利润使得他实现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到了2001年,仔细观察、冷静思考的刘强东注意到刻录机价格已经降到七八百元钱了,整个中关村的渠道开始呈现扁平化。如果京东仅仅靠着做代理商渠道,就不能再走下去了,因为人们都意识到这一层是没有价值的,就会从上家发下来卖给下家,按照这种思路走下去,京东就一定会走进死胡同。

因此,刘强东开始思考让京东世纪商贸公司做一次转型。

怎么转?刘强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最终认为此时的京东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往上走,就是走到分销代理商的层次上去,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机会也很渺茫,因为当时所有品牌分销的资源、物流平台、仓库,还有经销商的资源,已经被几个大经销商瓜分得一干二净,作为一家小公司是没有机会与他们分庭抗礼,即使做成功了,价值也不是很高。所以刘强东认为往上走走不通,即使走通了,公司价值也很小。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往下走,做零售商,他现在手中有了钱可以投资做店面。因为刘强东意识到了做代理商的危机,他绝对不能再做代理商了,经过反复考虑,刘强东开始拿钱投资做零售店。

刘强东开始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那段时间,他成了国美、苏宁的常客。2001年5月,国美电器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开了13家店。这种扩张速度让刘强东心动,他觉得中关村电脑城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渠道必然会走向衰落。他说:“做就要做全国性的连锁店,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1000家IT连锁店,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

2001年,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关村苏州街的银丰大厦开张,取名为“京东多媒体”,当时主要经营鼠标、键盘、刻录机。与此同时,他还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希望再用三年的时间将这些连锁店开到全国。

那段时间,刘强东似乎比站柜台的时候还要辛苦,他就像一个空中飞人,整天奔波于各个大城市,几乎每天都是天南海北地跑,进行他的连锁店的扩张。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时间,刘强东最终在全国拥有了十几个连锁店。

此时,刘强东似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他凭借着最初创业的一万两千元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刘强东的理想中,他追求着一个大而美的企业,似乎只要做事情他一定要做到最好。他说:“当时我们做光磁的时候,1998年到2001年做光磁,实际上到2001年我们也做到第一,是全国的第一。2001年我们转型做IT连锁店,那时候我瞄准宏图三胞作为竞争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做电子商务,我相信我今天做的,店面肯定不会比宏图三胞少,销售部门也不会比他们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