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的精准考核是方向
本文节选自2007年1月16日作者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考核工作是艺术和力量相结合的工作,是对领导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考验。如果一个领导不懂考核、不懂分配,就当不好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内部来讲,考核也是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里分配是核心,分配搞不好,企业就搞不好。以前也有不少企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因可以总结出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责任不落实,分配也没搞好,调动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却挫伤了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是调动了一少部分人的积极性,打击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搞好业绩考核,把握好时机很重要,掌握好力度也很重要,一定要稳步推进。考核指标都与企业的切身利益相关,利益调整讲理论很好讲,但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利益如果调整不好是要“翻船”的。
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指标要切合企业实际。如果经过努力,企业跳一跳,能够做得到,这才能调动积极性。如果跳一跳也够不着,这个指标就会挫伤积极性。指标很高,很好看,但看得到,却摸不着,时间长了,就没人愿意看了,因为实现不了。所以,指标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太低。要充分调动绝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而不是少数人的积极性,只调动了少数人的积极性就不是好办法,所以,考核工作难度很高。拿出来的办法要公平,有激励,还有约束。干的多的要激励,应该多拿,让干得多的少拿,短时间可以讲觉悟,时间长了肯定不行。
考核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就是约束。干的少应该少拿,干不好的该扣就扣、该罚就罚。定下来的考核目标要严格执行,这样考核才有作用。如果执行不严格,什么都可以调,那就变成软指标,激励导向作用就偏了,制度也就失灵了。我们在业绩考核中始终坚持这一点。该降级的企业,只要数据准,就要降级。中央企业负责人会上,我批评的话说得比较重,有的企业连账本都搞不清楚,这还能叫中央企业吗?当然这个企业的领导觉得有点冤枉,说这是前任留下的账,不是我这任的,应该给点时间处理。所以我后来补了一句话,对总经理的考核要有前任和后任之分。但换个角度看,对职工来说只有一本账,资不抵债,企业破产,职工就得下岗走人。
所以企业的负责人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应该全身心地负责,对职工负责。你说职工有什么错?让他做什么他就认真做什么,市场他无力把握,决策不是他的责任。所以,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要严格执行,这是对他负责,是对职工负责。国资委主动找降级企业的负责人谈话,一把手亲自来,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检查自己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对国资委来说,考核工作难度很高,要照顾到面,也是体现水平的工作。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个机构像我们这样对159户企业进行考核,我想没有。你要把159户企业的目标定得大家都没有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开始我就明白,真正要把企业考核准,只能由董事会来考核经营管理层,搞一对一的精准考核,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将来国资委不要考核权,统统交给企业董事会,由董事会来考核他自己的企业,考核管理层,这样会比较符合实际。这一点我们要很清楚,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建设,因为毕竟要先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帮助企业走上轨道。第三任期的考核,要先进行研究,做好董事会的评价工作。当然,国资委要发指导文件。这个过渡期没有10~15年做不到,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考核工作还要把握好方向,要引导企业同步推进。有的企业可能差距大一点,不要着急,一步步来,方向要认准,每年一小步,三年就是一大步。所以我认为要把握好时机、力度,特别要注意稳步推进。第一个任期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指标少而精,力量也适度。一开始要求企业自定目标、自加压力,目的是先上轨道,再慢慢规范,应该说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响应。
三年多来,我们一步步往前走,现在到了一个坎,就是把第二个任期的目标制定好。我一直坚持,考核的目标不能多,多了容易出问题。考核是手段,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每个企业情况不一样,越是短处越应该考核,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第二个考核任期的着力点是,尽量把同一个行业企业的考核做得好一点,引导企业做到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考核指标要尽量公平,比如冶金的6家企业应该基本公平,信息产业的6家也基本上要差不多,先把行业内的考核做得尽量公平。不同行业之间的公平考核还要分步走,一步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