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美”和“性别”的视觉理解得益于我们所熟知的电影,因此,如果说电影这一媒介影响了本章中的许多艺术家也就不足为奇了。埃及室内人像摄影师凡·利奥(Van Leo,1921 ~ 2002)创作的数百张自拍照是对辛迪·舍曼作品的一种有趣呼应。利奥因在埃及的“美好时代”期间为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拍摄精美的好莱坞风格肖像照而成名。他扮演成大银幕电影明星,拍摄了400 多张自拍照,照片中精美的服装设计和戏剧化的灯光效果显然是受到了电影的启发。
摄影师们对舍曼作品《电影剧照》的普遍追捧,评论界对该作品的大量关注,使得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一批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年轻艺术家们一时难以确立自己的风格。过去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装扮”作为一种既定的创作手法,那些摆脱了后现代主义影响的新一代摄影师开始利用角色扮演去探讨有关身份认同的问题。
此外,随着全球艺术市场对非西方国家的开放,不同文化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当代艺术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代摄影领域涌现出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他们用表演和装扮的方式变换着身份和角色。艺术家借用面具和角色扮演将真实的自我保护起来, 不同身份间的转换如同更换衣服一样自如。
装扮同样适于表现对抗性,因此角色扮演往往被运用到带有政治意味的艺术作品中,例如翠西·罗斯(Tracey Rose,1974 ~ ),塔里克·阿勒古赛因(Tarek Al-Ghoussein,1962 ~ )和木原重幸(Shigeyuki Kihara,1975 ~ )等艺术家的作品。
无论创作手法或动机是什么,能在相机前“变成”另一个人,哪怕只有一刻,对艺术家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艺术家通过角色扮演将幻想付诸实践或借他人之口表达一种政治诉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解放。当然,有时装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娱乐,哪怕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面具是一种强有力的伪装,它给了摄影师重新发掘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机会,并向大众所接受和习惯的“身份”概念发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