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第一回 华林春暖(6)

阿琇心中大骇,三叔吴王暴毙的缘由一直讳莫如深,她犹记得几年前当大哥接到吴王死讯的时候那愤怒的神情,想不到三叔一家竟是活活被烧死的。她眼眸中亮光陡黯,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颤声道:“祖母,是谁人这么险恶,竟害死三叔一家。”

“当然是那贱人干的,”杨太后心痛幼子,咬牙切齿道,“只恨老身当年受贾家蒙蔽,为我儿娶了这狠毒恶妇。”

阿琇联想起母亲与大哥临死的惨状,又想到贾后的歹毒,只觉得不寒而栗,脱口道:“祖母和阿邺住在这里可是安全?”杨太后冷声道:“那贱人将老身囚在这金墉城中十年,对外只说老身已经死了,她还有求于老身,却到底也不敢要了老身的性命。”祖孙三人夜里说起这些年来的遭遇,又是一场抱头痛哭。

金墉城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一处禁苑,建在巍峨的邙山脚下,里面宫室园林都有,可唯一能出去的一条道路恰好被华林园所阻,四面皆是铁甲卫把守,故而关在金墉城里的人插翅也休想飞出去。金墉城本是武帝时为了囚禁曹魏宗室所建,整个城池都修在十余丈的高台上,宫墙全是几百斤的青石包了三合土夯筑,偌大的禁苑只有一处铁铸的厚重闸门,内外音讯不通,便是一只鸟也飞不进来。

日子不知不觉过了两年,时间仿若没有留下痕迹一般,唯有闸门上那个三尺见方的小窗生了厚厚的锈迹。金墉城里便只有她们三人,日子过得如同死水一般。

平日里只有个半老的聋哑宫奴隔着小窗来送饭食,那饭食亦是发馊的,时常能吃出沙石来。然而阿琇却意外地发现,每个月的初一,总会有人夜里从墙上丢下一个青布的包裹来,里面总有几张胡饼,足有面盆大小,虽然干得发硬,但总算能让正在长身体的阿邺吃饱肚子。隔上几个月,包裹里还会有些应季的衣衫布料,阿琇手巧,也能缝补做衣,因此祖孙三人的换洗衣物都有了着落。

起初阿琇很奇怪送包裹的人是谁,可杨太后和阿邺却都是一副见惯不怪的样子,每每拿出包裹里的东西,就把青布叠好,整齐地收纳在后殿的床板下。阿琇有一次数了数,青布竟有近百张,暗暗咋舌不已。

三月回春,天气渐暖,金墉城内仍是一派霜冷萧瑟景象,唯有庭院中孤零零地植了一株西府海棠,这日竟然抽了几丝新芽,嫩嫩地发了两个花骨朵,粉缀中添了几分春意。杨太后年纪大了,并不觉得难过,只是苦了阿琇和阿邺两个孩子,日日被拘在这巴掌大的高墙内,连个玩伴也找不到。

阿邺送到金墉城时刚两三岁,在这暗无天日的禁苑中关了几年,只有个老迈的杨太后为伴,如今长到十岁的年纪,竟连个发蒙的先生也从未请过,还不如寻常人家的孩子读过私塾。而阿琇自三岁就被谢昭仪抱在膝上教识字,七八岁时已读完四书。于是来到这里后的第一桩事,每日闲时便是教阿邺认字。

阿邺启蒙虽晚,但学得很快,任何字只需教一遍便能记住,短短时间就能识千余字。阿琇欣慰之余,便开始逐章地教他读《论语》《孟子》,阿邺过目能诵,实在是聪明过人。

金墉城里连日常衣食也无保证,更别说寻到写字的纸墨。所幸后苑里还有口井,阿琇便折了竹枝常教他在沙地上认字。她刚在地上写了个邺字,阿邺忽然道:“阿姊,这个字我认得,是阿邺的名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