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可怕的“日本病”(2)

另外,一位夏普的骨干干部透露:“2011年夏,夏普做出了内部预测——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公司2011年年度决算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高达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的庞大赤字。预测结果一出,公司高层立即召开多次‘紧急应对会议’,但是由于没有人愿意为公司的经营现状负责,所以在这一次又一次本应该为商讨如何扭亏为盈而召开的“紧急会议”上确定的仅仅是下次的会议日程而已。

到了2012年3月,已经病入膏肓的夏普终于迎来了“救世主”——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经过双方协商,鸿海出资66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收购夏普9.9%的股权。

鸿海精密集团是一家典型的中国式企业,也就是说在经营管理方面,基本上是完全由郭董事长全权操控,并下达最终决策。在郭台铭看来,做生意就要遵循“避虚就实”、“数字(利益)大于一切”的原则。因此,虽然没有自主品牌商品,但是郭台铭仅仅凭借为苹果、惠普、索尼、戴尔、微软、IBM、诺基亚等公司生产零部件,就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成功构筑一座了包含拥有42万员工的深圳富士康公司在内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96万员工,2011年年销售额高达9兆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400亿元)的“鸿海帝国”。

1950年,郭台铭生于中国台湾的一个贫寒的家庭。1966年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1971毕业后,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之后,由于黑白电视逐渐进入台湾市场,所以郭台铭于1973年在台北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电视机转换频道时所需的旋钮和按钮等零部件。据说在创业之初,公司仅有15名员工。

其实,郭台铭的公司能有长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日本技术的引入。1977年,郭台铭从日本购回了崭新的精密机械。之后,又以“大量生产高品质低价格产品”的台湾企业经营方式,作为日本和美国企业的产品零件供货商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郭台铭对日本所拥有的世界最尖端技术了然于胸,所以当得知夏普陷入经营危机的时候,他当机立断地决定收购夏普的技术。

    

读书导航